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19


2024年1月
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 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城乡大地上
在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9月6日)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三年来,全省1191个小城镇发生美丽蝶变,基本消除了环境“脏乱差”现象。美丽城市加美丽乡村,再加上美丽城镇,才是一个完整的美丽浙江。2018年8月,我对梅城镇保护建设作出批示,要求“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建设,为全省面上积累经验。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浙江特色的美丽城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更多 资料+微信:
一、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的重大意义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城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纳入“八八战略”,亲自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培育中心镇和小城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重大工程,开启了我省城镇工作的新篇章。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牵动性举措,事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局。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中国共产X人的初心使命,是实践的、生动的,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件件实事中。我省有5737万常住人口,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小城镇。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建成区直接受益人群将超过1430万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辖区覆盖人群3770万人,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在全省城镇体系中,小城镇整体发展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较为突出,新旧动能转换压力较大,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出发点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齐各项事业短板,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精品工程。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拓展经济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就要求把小城镇置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大格局中来谋划,统筹推进空间重构、功能重塑、形态重组。小城镇发展得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就越能避免“城市病”的困扰,越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高铁时代、数字化时代,逆城市化深入发展,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小城镇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创业创造的大好时机。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为做好“六稳”工作提供新支撑;也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具有独特的价值、独具的优势、独有的功能。城镇建设好了,承接中心城市和县城功能的作用就强了,愿意在城镇工作生活的群众就会多起来,而愿意留在乡村的群众也能方便地获得城市服务,这样,人才、资本、技术下乡的空间就打开了,城乡融合的通道就更加畅通了。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根本任务就是抓住增强城镇功能这个牛鼻子,做好服务城市、带动乡村两篇文章,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走出一条以美丽城镇为突破口、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打造大花园、建设美丽浙江的关键一环。大花园最鲜明的特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全域美丽。我们过去经常讲,不少小城镇既不如村、更不如城,是突出短板。这些年,小城镇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风貌特色、人文内涵、居住品质等方面都还有待提升。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就是要全面提升小城镇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修复、有机更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居环境高地,成为继美丽乡村之后又一张“金名片”,形成全域大花园格局。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乡镇(街道)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也是面对矛盾、化解矛盾的焦点。群众看一个地方治理得怎么样,最切身的感受是乡镇(街道)治理得怎么样。梅城等地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环境乱象”“功能欠账”总是交织着“治理欠账”。抓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也是抓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夯实我们X长期执政的基层基础。
二、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推进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