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95


2024年1月
以“四动四全”为抓手大力推进海南消费扶贫
在全省消费扶贫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10月10日)
同志们:
4个多月前,也就是今年5月31日,我们在这个会场召开了同样规模的大会。那次会议气氛比较凝重,全省上下都在反思怎么知耻而后勇,我在会议上讲话的语气也比较严肃,还批评了一些定点扶贫工作抓得不好的单位,特别是几个金融单位。会后第二天即6月1日,我和刘平治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约谈了在定点扶贫工作中表现较差的几个单位。应该说,那次会议之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各个帮扶单位都在反思整顿,做得好的继续发扬成绩,做得不好的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我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情况是,大家都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到扶贫点调研、指导、推动帮扶工作,而且不止一次。我想,海南脱贫攻坚工作能有今天这个局面,跟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国务院扶贫办也对海南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我省脱贫攻坚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果坚持这么抓,肯定会取得较大成绩、进入好的行列。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定点扶贫单位特别是在座各位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和感谢。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迎考创优”(迎接国家考核、争创优秀成绩)进入冲刺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着力提升我省脱贫攻坚质量、打好翻身仗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省上下以“四动四全”为抓手,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都专门作了批示,为我们抓好消费扶贫活动明确了思路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消费扶贫再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什么是消费扶贫
简而言之,消费扶贫是一种通过线上和线下多元渠道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和服务,将慈善行为与消费行为相结合,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新型扶贫模式。这里的消费是一种广泛的消费,既包括吃住行,也包括游购娱,消费的产品主要是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旅游产品、劳动服务等。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依托网络的线上消费行为,比如网购、网络众筹、认种认养等,刚才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就介绍了他们的“隆道鹅”“隆道鸭”众筹销售模式,本单位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其余的都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卖了出去;也包括各式各样的线下消费活动,比如农贸市场的扶贫公益专柜、贫困户农产品购物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等。概括起来,消费扶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作用。
(一)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扶贫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这次会前,我做了些调研,问了很多同志尤其是在家里掌管采购大权的女同志,愿不愿意参与消费扶贫、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或服务。我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当然愿意,在哪买不是买,买贫困户的还可以献爱心。我想,这句话就是对消费扶贫最朴素、最直接的理解。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都愿意参与扶贫公益事业,为贫困户做一点事、献一份爱心,但很多人跟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对贫困户的需求也不了解,不知道从何帮起。消费扶贫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大家都有机会当雷锋做好事,而且还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比如,大家平常都要到农贸市场买鸡鸭、牛羊肉、蔬菜、水果,有食堂的单位也都要采购农副产品,反正都要买,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既可以满足生活消费需求,同时又献了爱心、帮助了贫困户。而且来自贫困地区特别是海南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基本没有什么污染,鸡鸭牛羊也大多是散养的,口感更好,更符合绿色、生态的标准。刚才,省委组织部介绍了他们单位购买所帮扶贫困村农产品的情况,每个X员干部都买了不少芒果、地瓜,虽然有的品相不是那么好,但口感很不错,有的同志还拿去送给亲戚朋友,也很受欢迎。这种顺手助人、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消费扶贫给我们的日常消费行为赋予了浓厚的道德价值,实现了慈善与扶贫的双赢。
(二)对贫困户而言,消费扶贫可以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当前,贫困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会种不会销,一旦种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损失惨重,甚至加深贫困。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两广地区反季节瓜菜及北方冬季大棚瓜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海南反季节产品的优势正逐渐减弱,加之路途遥远、物流成本加大,一旦因天气原因导致反季节瓜菜上市时间“撞车”,就会出现大面积滞销,今年就已经出现了多次香蕉、辣椒、芒果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贫困户本身就缺乏渠道和资源,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想把农产品卖出去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过去有不少单位在扶贫的时候都是帮种不帮销,只管给贫困户送鸡苗鸭苗、不管后面的销售,做了“前半篇文章”、没做“后半篇文章”。而且买苗的时候大家都去买苗,等到卖的时候又一窝蜂上市,产量过剩,卖不起价,甚至倒贴本。久而久之,贫困户就对一些产业扶贫项目不那么热心、不愿意参与了,这也是一些贫困户在脱贫中参与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贫困户来说,送种苗送物资都不是长久之计,不如送渠道送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稳定的消费市场,帮他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而消费扶贫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大批有需求的消费群体,只要我们为贫困户和消费群体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就可以让贫困户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一种真正的造血式扶贫。刚才,海南医学院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在开展对口帮扶时,他们不仅仅送鸡鸭鹅猪羊等种苗,而且充分利用学院学生食堂、教职工及各附属医院食堂、医护人员群体的规模优势进行回购,形成了“种养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循环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过去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销售渠道打通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也能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勤劳干活,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或者服务,就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生产中来,内生动力自然就强了。可以说,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不仅可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更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劳动热情,比起直接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更能提升扶贫的深度,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产业发展而言,消费扶贫可以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X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消费扶贫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是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具体抓手,推进消费扶贫的过程也是一次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比如,对农业产业来说,随着消费扶贫的推进,城市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知名农产品品牌会不断涌现。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两年,针对市场上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京东集团在河北推出了扶贫“跑步鸡”项目,以免费贷款的方式将鸡苗发给贫困户,要求贫困户必须散养,每只鸡崽都戴一个鸡脚环,每天监测鸡走了多少步,走的越多越说明是散养的,每只散养鸡京东以超过100元的价格收购,然后在京东上销售,供不应求。现在京东扶贫“跑步鸡”已经成为当地贫困户参与度最高的品牌项目之一,两年来帮助贫困户超千户。我注意到刚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介绍的经验,他们帮助扶贫点精心打造的扶贫拳头产品“马袅海鸭”,现在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品牌,一些星级酒店和知名餐饮企业都慕名前来考察订购,海口有不少超市、农贸市场都设有销售点,有的甚至代销到省外。下一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可以把产品放到海南爱心扶贫网上,形成线上线下共同营销的模式。现在海南已经有了“文昌鸡”这个品牌,每年的销量是1.6亿只,我们要借这次机会把农村比较好的东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再打造几个知名品牌出来,靠品牌实现农产品的溢价,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个性化的消费选择将会大量出现,比如订单农业、农产品订购、认养、到乡村租赁“微田园”自己生产等等。如果说过去农产品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产定销,种什么就卖什么,也不管市场需求程度怎么样,那么消费扶贫,主要是以销促产,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这实际上就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实践路径,会引起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和调整。比如,对流通产业来说,随着消费扶贫的推进,大量贫困户的农产品将通过物流快递的方式流通到城市消费者手里,这里面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刺激各大物流企业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点建设、提升配送效率和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加快推动“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而消费扶贫将成为推动这一政策落地的有力“助推器”。如果哪个物流企业能够借着消费扶贫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贫困户农产品缺乏统一标准、保鲜周期相对较短、供应链薄弱等问题,建立农产品流通“高速公路”,甚至建立起完善的冷链、仓储、配送一体化行业标准体系,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打开广阔的农村市场,引发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革命。现在农村的农副产品在流通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难题,比如小散弱、活体多、标准不统一等等,但难题就是商机,谁解决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