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94
2024年1月
坚持共建共享共富把共享农庄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在全省共享农庄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1年10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共享农庄现场推进会,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总结共享农庄发展经验,大力推动省政府10月12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共享农庄发展的十一条措施》(琼府办〔2021〕52号,以下简称“十一条措施”)落地落实,破解共享农庄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共享农庄高质量发展。
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共享农庄一直高度重视,抓得很紧,近几年省政府层面先后印发了两个文件。一个是2017年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意见》(琼府〔2017〕65号)。这个文件是沈晓明同志在担任省长的时候,大力支持出台的。一个文件是这次印发的“十一条措施”。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中,我和省农业农村厅同志一致认为,这些年“三农”领域一大堵点是共享农庄政策落地难。我们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和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十一条措施”。冯飞省长非常支持出台“十一条措施”。更多资料 +微信:
谋划推动共享农庄经历了一个过程。海南“三农”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常规方法抓很难有新的突破。比如,抓农产品加工业,由于海南农产品规模较小,鲜果就能卖完,原材料不够,而且成本也高,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愿意进来,加工业一直做不大;抓农产品销售,由于受天气、品种等因素影响,仍然不时出现卖难问题;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曾经花了很大的精力来推动甘蔗等低效产业退出,但农民积极性不高,补贴一撤又种回来了,产业结构调整效果难以巩固和提升;抓美丽乡村建设,大多数靠政府资金投入打造“样板”,覆盖面不大,也不可持续。因此,以常规的、传统的方法抓,难以发挥海南“三农”的优势。必须找到一个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能发挥海南优势的突破口,推动海南“三农”发展。
为找到这个突破口,我们从2016年开始谋划发展共享农庄。海南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全国人民都向往海南独特的生态资源、热带资源,但能经常来海南度假体验的毕竟是少数,于是我们就萌发了通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海南“三农”发展的想法,即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在海南有农庄”,享受到海南的特色农产品,体验到海南的乡村生活。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思考,我们对发展共享农庄的思路越来越成熟。在这个期间,中央于2017年初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把它作为乡村新型产业亮点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理念和我省正在探索的共享农庄非常契合,于是我们把共享农庄作为我省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实现形式,并将其作为我省“三农”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对于发展共享农庄,时任省长沈晓明同志给予了肯定,进行了指导。2017年7月25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意见》。文件印发后,我们开展了试点创建工作。今年2月19日,沈晓明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继续把‘共享农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借乡村振兴这股势继续深入推进,坚持市场运作和农地农用,健全灵活多样、联系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广大农村成为发展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冯飞省长在研究审议“十一条措施”时强调“应把发展共享农庄打造成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发展,我省共享农庄发展势头较好,大家对共享农庄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共同富裕目标,符合海南“三农”实际。目前,全省共创建共享农庄试点200家,其中正式认定共享农庄20家。据不完全统计,投入经营的共享农庄共接待游客221.3万人次,营业总收入8.5亿元,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面,我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共享农庄高质量发展再讲四点意见。
一、共享农庄的“三维之察”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更是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同四年前相比,形势、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共享农庄的条件更为成熟。那么,在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共享农庄?我想,可以从海南、全国、国际三个维度来考察。更多资料 +微信:
(一)从海南维度考察,共享农庄是发挥海南农业农村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好抓手。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农村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就热带农业资源来讲,热带特色农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但一直以来我省农业的发展模式还是传统的产销模式,也就是简单地卖生鲜农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较低。由于热带瓜菜易受天气影响,上市时间也容易与东南亚和广东、广西等地瓜菜“撞车”,因此农产品滞销、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零关税进入海南自贸港的农产品会越来越多,将会给我省农产品带来冲击。再加上琼州海峡运力的限制,如果我省热带特色农业一直走卖生鲜产品的老路,肯定是竞争不过其他地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就乡村生态环境来讲,海南农村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气候,但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原始状态,没有经过“梳洗打扮”,是无法全面展现她的美丽的,人们也无法欣赏到她的美。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来对海南的绿水青山进行“梳洗打扮”。如何把我们的好东西高价值、高效率地卖出去,把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享农庄就是最好的抓手。共享农庄强调“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农村土地、农房等资源的租赁权和使用权,这种模式在吸引社会资本、市场主体进入农业农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市场主体的联结带动,农民不再单打独斗,农村的生态资源和闲置资源也将得到有效利用。有了共享农庄,通过农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订单农业等多种私人订制形式,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和以往低频消费的用户建立黏性关系;城市消费者“有一方良田,有一处宅院,有一个自由呼吸之所,返璞归真享受乡村生活”的田园梦想将变成现实,农村的绿水青山将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实践也说明了共享农庄是个好东西。自2017年我省率先提出发展共享农庄以来,共享农庄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也在研究这种模式。中国知网以“共享农庄”为主题可以搜索到200多篇论文,学者们对“共享农庄”的定义很多源自于2017年海南省政府65号文中的定义。一些省市也积极探索推进共享农庄模式。比如,2019年3月,江苏苏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还制定了《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指南》《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考评评分表》,设计发布了共享农庄的品牌Logo。湖北武汉市在原来开展的“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基础上,于2018年5月出台了《关于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鼓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三乡工程”建设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改建农房、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北京、四川、江西等地也在大力发展共享农庄。多地的实践表明,共享农庄确实行之有效,特别是在吸纳社会投资方面,优势明显,可以有力推动乡村可持续建设,激发乡村活力。
(二)从全国维度考察,共享农庄是落实中央乡村产业政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