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847


2024年1月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2月29日,根据录音整理)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力推动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刚才,6个单位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我市经济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作了介绍,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的交流发言很好,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代表了全市各条战线、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是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下一步工作安排务实高效,把握了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体现了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我强调五点意见。更多资料+微信:
  一、2017年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2017年,是长春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奋斗,长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具体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的积极变化。更多资 料+微信:
  一是坚持凝心聚力干事,振兴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年初以来,全市上下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准确把握长春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焦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顶住压力、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政策的引领作用、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打出了一整套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组合拳,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坚持做大经济底盘,“稳”的局面更加巩固。主要经济指标“高开高走”,全市GDP预计实现6500亿元,保持8%左右的较高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突破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3%,领跑东北四市和省内各市(州),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性指标逐步向好,工业用电量增长57%以上,服务业用电量增长7.8%以上,工业用地出让量增长40%以上,与主要经济指标更加协调匹配,充分证明全市经济活力和潜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坚持质量效益并进,“好”的态势更加明显。服务业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增速持续高于一产、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0%和15%左右,地方工业比重增大、实力增强、效益提高;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高效特色农业、健康养殖业、都市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了多业支撑、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多资料+ 微信: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的引擎更加有力。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翻番增长,累计超过1100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0亿元,比去年接近翻一番,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8位,长春成为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长春新区等四个单位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振兴发展的优势。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并举,“活”的能量更加充足。“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等重点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前11个月,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近590户,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兴隆综保区开放高地作用明显,口岸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长满欧”运量加速增长,长春国际港正式运营,长春至汉堡中欧班列实现首发,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东北振兴论坛,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六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竞进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注重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竞相发展,各单位、各地区在你追我赶中积极地比工作、比成效、比发展,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更加浓厚,良性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开发区“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长春新区基本实现“两年成规模”目标,城区服务业快速增长,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2016年度县域考评中,我市五县(市)区排在前11名,全部进入全省预表彰序列,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以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竞进有为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事实证明我们改革完善绩效考核等创新体制机制的做法,有效激发了各地各部门的发展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多资料+ 微信:
  七是坚持聚焦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工作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完成“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确定的100件民生实事,“暖流计划”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40多亿元,2.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旧城改造提升和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2号线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建设成效显著,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长春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纵观2017年的工作,取得这些成绩难能可贵,这是X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长春老工业基地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整体发展还相对滞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还较为突出;经济发展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层次不高、比重相对较低,新兴业态发展还不够充分,农业增产增效空间缩小,农民增收还面临较多困难。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保持清醒,采取坚决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二、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工作发展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是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X的十九大和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是X中央鲜明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大思想是五年来我们X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宝贵财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全市上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统揽经济发展工作,在研判大势中科学谋划经济发展。
  从宏观形势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发展态势总体有利。放眼世界,全球经济在疲弱复苏的长周期下逐渐回暖,2018年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立足全国,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韧性持续增强,特别是X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明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ZZ氛围和政策空间;从吉林情况看,我省经过周期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后,经济有望筑底回升,省委对长春“打先锋、站排头”的要求更为清晰,长春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将持续向好。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从区域竞争看,争先进位日益激烈、后发赶超任重道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更多体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和核心城市的竞争。尽管经过积极努力,这两年长春在同类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但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如何在激烈的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阶段特征看,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振兴发展大有可为。客观审视长春市情,可以概括为“四变四未变”:一是争先进位的态势正在形成,但发展中城市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但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动能转换的支撑正在增强,但创新活力不足的瓶颈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制约发展的短板正在补齐,但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要坚持在变与不变的逻辑中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奋力开创新时代长春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2018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X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更 多资料+微信:
  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市第十三次X代会的安排部署,立足长春实际,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长春开花结果。
  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