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64


2024年1月
竞进提质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30日)
刚才,鸿忠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全面落实。现在,我就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今年的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不断显现,国内经济运行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繁重。在X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五进”方针不动摇,攻坚克难,逆势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呈现稳中有进、趋势向好,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呈现不少新亮点: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跨越2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这在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1-11月,投资增幅高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4.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高10.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发生积极变化,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其中投资占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六位;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产业有望成为第10个千亿元产业,作为轻工业重要领域的食品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中第一个过4000亿元的产业,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的全球最大3D打印机在武汉问世,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城市由5个增加到8个,鄂西圈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后来居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15.4个百分点,大冶市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获得成功,还有几个县市紧追其后,赶超态势十分强劲;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增幅快于全国、快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新特征,城镇就业不仅实现数量增加,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特点是:
(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势头。及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趋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4万亿元,增长28.9%,预计全年投资1.6万元亿元,增长25%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作用。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1亿元,增长15.9%,预计全年增长16%左右。在稳增长中,资金、土地等要素发挥了支撑作用。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9万亿元,增长19.0%,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首发和上市公司再融资282亿元,企业债券募资168亿元,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注重把稳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1-11月,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达65.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2.0%,制造业投资增长38.8%。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制定实施“两计划一工程”,培育壮大优势支柱产业。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35亿元,增长14.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12%左右。三是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2家,较上年翻一番,总数达1550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00亿元,增长19%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4%。四是以园区聚集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召开全省推进开发区发展现场会,有效地促进了开发区的发展。新增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数达11家。国家级高新区达到4家,其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总收入预计突破5000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4位。五是以强力推动节能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可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预计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1-11月工业利润增长8.2%,连续7个月逐步回升,增幅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
(三)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战胜长江洪涝和局部地区重大干旱、特大暴雨等灾害,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粮食总产488.4亿斤,增产10.7亿斤。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0亿元,增长2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6:1提高到1.9:1。
(四)加快构建多点支撑新格局,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面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加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激发各地发展活力,省财政安排8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区域多点支撑新格局初步显现。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武汉城市圈继续发挥改革发展排头兵作用,鄂西圈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带动了全省城镇化的新进展。武汉、襄阳、宜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前三季度,三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5%、12%和12.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今年武汉市经济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继黄冈、荆州经济规模过千亿元后,今年孝感、荆门、黄石等有望过千亿元,另有几个城市也很接近,全省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实力提升。县域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0%。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全省新增铁路运营里程425公里,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为标志,武汉的高铁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辐射全国的4小时高速通道成为现实。在建高速公路35条,通车里程超过25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武当山、神农架、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改革创新等深入拓展。东湖高新区获批全国“新三板”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成功启动。阶梯电价改革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成立中部地区首个环境资源交易所,率先在全国省域范围内实行绿色电力调度制度。加强湖泊立法保护。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上榜“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居全国第6位。1-11月,全省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4.7%,高于全省工业10.1个百分点。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荆州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举办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加强与央企、民企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1-11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2亿美元,增长27.3%。引进省外资金4700亿元,增长46.9%。来鄂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家,总数达105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发展。全面推动对内开放合作,携手湖南、江西,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多领域合作深入推进。
(六)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1-11月,全省财政民生支出2319亿元,占总支出的75%,同比增长22.7%。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0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305元,增长15.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581万人次,较去年底增加134万人次。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至11月底,全省开工保障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住房33万套,竣工18万套,提前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9%,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认真办好十件实事,年初确定的事项可以全面完成。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X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也得益于全省各地各部门卓有成效、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进”指导方针和采取的各项措施,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是正确的、有力的、有效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有不少矛盾和困难。突出的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缓解,外贸进出口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此外,深层次的体制和结构因素,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明显。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当前的经济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重要判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分析国际形势时,习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会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在分析国内经济形势时,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也强调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全国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的阶段。我们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但也不能看着速度持续下滑而无所作为,必须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温总理指出,“我们既不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也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