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69
2024年1月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13日)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是春节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省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研究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与有关政策文件。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讲7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规律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今后“三农”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浙江的改革之路是从农村起步的,产业发展、市场发育的源头都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快主要是农村发展快,浙江经济活主要是农村搞得活,浙江人民富主要是农民率先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早在2003年2月,他在省委X校作专题报告时就提出:“要深入研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认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要求,积极探索一些政策性的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之后,习近平同志又亲自主持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等一系列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文件,亲自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探索开展了“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等一系列农村改革试点,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和“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直接推动了我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制度框架的构建和完善,使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走在了前列。重温习近平同志对浙江“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有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在“三农”发展方略上,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X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省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作出了“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强调“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
在现代农业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他还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决策思路,强调“要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村庄整治建设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建设,抓好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镇,多层次推进新农村建设”。他多次强调:“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扩大农民创业就业为重点,着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他还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低和发展滞后问题,明确提出“努力使欠发达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主持制定了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等工程,全面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强调“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不是真正的现代化社会”,“改革创新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要着力建立城乡平等、工农互促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资源要素更多更快地投向‘三农’”。他还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变动、社会治理问题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农村基层X组织是动员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沿指挥者和组织者”,要求建立推行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探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为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成功经验。
习近平同志关于浙江“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全面阐述了我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发展规律,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断提高驾驭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能力,确保浙江“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以改革为统领,按照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治水美村、惠民增收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乡村建设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和基层治理方式转变,着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改革赋权,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保障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转型强农,就是要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态化转变,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治水美村,就是要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惠民增收,就是要坚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二、守住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大量篇幅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是一个国家战略,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放松。我省作为粮食主销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抛弃责任。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必须严守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160亿斤粮食生产总量、55.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三条红线,坚持生产、流通、储备一起抓。
首先要保住粮食生产能力。我省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资源非常有限。这些年,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虽然我们坚持耕地占补平衡,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狸猫换太子,占高产田,补望天田,玩数字游戏,非常危险。耕地红线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我们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同时,鼓励利用省外耕地种粮,研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