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60
2024年1月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2010年2月23日)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全面把握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任务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级X委、政府认真贯彻X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按照“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了“三农”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危机冲击之年“三农”工作亮点纷呈、成绩显著:
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在去年初农民非农就业大量减少和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行的态势下,我们准确判断形势,采取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帮助农民恢复外出就业等举措,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门路。去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7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连续25年名列全国省区之首。
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等制约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认真落实“保供给”和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农林牧渔生产,农业增加值达到了1162亿元,增长2.3%,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市场平稳。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村庄整治和农房建设成效显著。在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我们把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全面启动农房改造建设作为“扩内需”的重大举措,完成了3185个村的整治任务,开工建设农房31.8万户,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农村民生状况继续改善。在财政收入增长明显趋缓、支出需求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们继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提高最低生活、五保供养、合作医疗等保障水平,率先实行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制度,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
农村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在保供给、促增收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金融、土地等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创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农村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新旧矛盾交织、内外矛盾交错的环境下,我们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全面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和“先锋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不断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积极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和谐因素。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当前,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已从“全面破除城乡分割”进入到“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阶段,“三农”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态势,基本完成了公共服务向“三农”全面覆盖的任务,基本建立了劳动就业城乡平等对待的机制,基本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和X政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三农”工作格局。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分析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推动“三农”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发展。更多资料+ 微信: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展较快,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到了95%,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其功能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公共资源、城市生产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业领域,增强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对农业的支撑,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形成工农差距不断缩小、三次产业日趋协调的产业结构。
(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加快向市民转化的任务更为紧迫。我省已有7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已初步完成,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樊篱的主要矛盾已从让农民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转变为让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市民权利。我们必须深化户籍制度及相关的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转变为城镇居民,并在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各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登上万元台阶,支持农业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