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98
2024年1月
全面提升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在全市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暨农房“两改”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3年10月31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宁波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攻坚阶段。我们提出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那么全市的基本现代化就难以如期实现;我们提出要打造美丽宁波,如果占市域面积90%以上的乡村没有实现美丽,那么全市的美丽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要建设城乡环境好的示范区,如果没有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建设再漂亮也会在破破烂烂的农村包围下黯然失色。就是要绘好“规划图”、打好“生态牌”、办好“民生事”、用好“组合拳”。
一要绘好“规划图”,就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城乡空间新形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规划编制缺乏前瞻性、规划之间缺乏协调性、规划实施缺乏严肃性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从量大面广的农村看,行政村的布局还是比较分散,以致于人口的集聚度不高、人居的功能性不完备。在这方面,各地各部门要好好地规划一下,发挥规划对空间资源、要素资源、产业资源配置的龙头引领作用,以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档次。一是规划要发挥集聚集中功能。从全市村庄布局来看,目前还有将近1万个自然村落,平均每个行政村有4个自然村,最多的余姚市平均有7-8个自然村,很多偏远山区、海岛的自然村已成为“老人村”、“空心村”。自然村落多、地域分布散,不仅影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也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对此,要抓紧修编完善城乡空间布局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三次产业向规划功能区及农业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规划建成区集成。二是规划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不能用城市规划的思维去搞农村规划建设。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城镇与乡村在自然风貌、空间景观、产业结构、功能形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分城郊村、中心村、山区海岛村、传统文化村等不同村庄类型,既不能把农村搞得像城市,也不能把每一个村庄搞成一个模子。也就是说,美丽乡村建设要彰显个性之美,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特别是古镇、古村,一定要保护好建筑形态和传统风貌,延续好人文印记和传统习俗,决不能盲目地拆旧建新。前人给后人留下来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