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75


2024年1月
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分组讨论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2014年1月20日)
尊敬的罗书记,各位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宿迁的工作始终高度重视、高看一眼,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次罗书记亲自参加宿迁代表团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对宿迁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特殊关心、特殊爱护,让我们感到温暖而振奋。
我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符合江苏和政府实际的好报告,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实”字:讲成绩,实事求是,报告总结成绩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用项目说话,实实在在。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6%,在“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而言,实属不易,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稳的定力、调的导向、改的决心”。讲问题,真诚坦实,报告毫不回避地指出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民生工作仍有薄弱环节等问题,对政府工作的不足也直言不讳,树立了坦诚清醒、直面问题的政府形象。讲措施,务求实效,报告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用了较长篇幅阐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每项举措都是从省情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实”,还表现在文风上,朴实无华。报告文字简洁、语言平实、重点突出、内涵丰富,给我们基层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与全省一样,刚刚过去的2013年,宿迁经济社会也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在2012年阶段性突破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既为今年经济增长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增添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底气。特别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通过抢抓中央和省深化改革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率先实施了地票、科技创新券、行政审批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实现有效转变。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10”文件,重点在工商登记、“四证一体”登记、并联审批制度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和创新,不仅仅压降了审批事项,更重要的是行政程序和实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有效转变了政府职能、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政府廉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干预,形成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之间边界清晰合理、分工合作有度的社会关系,从而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让政府回归到承担责任、提供服务的本位。二是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自去年9月份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全市工商登记窗口10月、11月、12月三月受理登记业务量均达以往2倍以上。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7743户(去年为13582户)、同比增长31%,增幅位居全省第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0021户(去年80549户)、同比增长12%,增速位居全省第二。1—11月份,全市新批台资项目22个、同比增长29%,新批项目数位居苏北第二、增幅位居苏北第一;实际到账台资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8.6%,到账额位居苏北第二、增速位居苏北第一;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位居苏北第二、全省第七。三是企业发展势头明显向好。在地票、科技创新券等创新制度和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支持下(截至去年底,先后进行18期地票交易,共成交红票5810亩、绿票8757亩;累计向10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