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764
2024年1月
在全市“三冬”生产流动现场会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前段“三冬”生产和统筹城乡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部署下段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赢得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前两天,大家参观了8个区县(市)“三冬”生产现场,这些现场各具特色,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新春、伟良、正军、周朗同志分别就秋冬水利、农业、林业、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更多资料+微信:
一、扎实抓好“三冬”生产工作
(一)认清形势,切实巩固前段秋冬生产成果
我市是农业大市,秋冬生产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年,我市农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可以说前所未有,先后遭遇了镉米事件、H7N9禽流感疫情以及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猪、禽类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中晚稻、经济作物、畜禽水产、竹木业全面受灾,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在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今年“三冬”生产高度重视,谋划早、部署早。8月中旬,省市就对农村秋冬生产进行了部署安排,比往年提早了近一个月。11月20日至21日,省里又在永州召开了“三冬”生产暨农村安全饮水现场会。各区县(市)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开发投入,广泛发动群众,掀起了“三冬”生产高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的来看,今年我市“三冬”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抓得早,行动快。县乡两级X委、政府把“三冬”生产作为救灾补损、强化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推进“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的具体措施来抓,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成立工作班子,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负责一级、层层包干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二是发动广,落实快。在宣传发动上,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任务落实上,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和技术干部包村组、包工程,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到工程、到田头地块,冬种冬造面积落实到位、冬修工程顺利实施、秋冬防疫防火责任到位。在技术服务上,积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送技术、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在生产投入上,南县、安化县、资阳区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种苗补贴、以奖代投等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大干秋冬生产,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沅江市拿出500万元,整合涉农、涉水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在办点示范上,赫山区、桃江县、沅江市根据产业特点创办高标准秋冬生产示范点,以点带面效果较好。通过强有力推动,全市“三冬”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果。秋冬种任务基本完成,秋冬修项目全面启动,冬季造林全面展开。
三是机制新,推进快。各地创新秋冬生产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化县把秋冬种生产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创办了4个油料生产示范样板点。大通湖区组织召开秋冬生产流动现场会,提出“以秋补夏”,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此外,一批秋冬农业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农业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村秋冬生产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对发展秋冬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工作部署不及时,宣传发动不深入,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二是工作不平衡。区县之间、乡镇之间、村组之间、示范点与非示范点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没有真正动起来,一些地方的水利冬修和冬造项目还没有启动或效果不佳。同时,受冬种比较效益低、冬造冬修劳动强度大、农村留守劳力短缺并且工价高等因素的影响,“三冬”工作推进的难度较大。三是亮点不突出。益阳虽然是农业大市,也比较重视“三冬”生产,但还没有一个地方象宁远、道县那样打造出在全省都有较大影响的“三冬”生产示范点,区域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前段工作成绩,又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找准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努力形成“三冬”生产的“益阳特色”。
(二)突出重点,抓住“三冬”生产的关键环节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抓好“三冬”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确保高标准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冬种生产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抢抓进度。在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390万亩秋冬种任务外,各地要充分挖掘潜力,强化行政推动,千方百计扩大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