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756


2024年1月
让创新创业成为驱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
在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圆桌论坛的发言
(2015年9月9日)
当今中国,整个经济结构、经济速度、经济动力和发展模式都面临根本性的改变,技术、技能和创意三大驱动轮正在萌芽。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话题,科技部和国家行政学院从去年开始对九个省区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并于日前在由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和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圆桌论坛上,邀请成都和深圳两位市长,现场分享两地推进“双创”工作的做法和特点,共同探讨如何让“双创”成为新引擎。今明两天,分上、下两篇分享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在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一、关于成都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情况更多资料+微信:
X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X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我们理解,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青黄不接”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有利于激活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要素;
二是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造新的投资空间;
三是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有利于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有利于倒逼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和创新活力。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去年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但也面临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从投资效益看,成都投资效果系数从2011年的28.0%,降低到2014年的14.3%,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创新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投资质量,提升投资效益。从发展空间看,截止2014年底,成都实际认可的工业园区规划范围约350平方公里,已开发300平方公里,剩余用地约50平方公里,年度工业用地指标满足率不到20%,迫切要求我们以创新推动经济集约化发展。从劳动力成本看,2014年成都职工月均劳动报酬为3869.3元,约为菲律宾的2倍,越南、印尼的4倍,成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消失。
成都的情况完全符合中央的判断。按照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成都于今年元月,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成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创业企业增长迅猛。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1万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类市场主体近6000户,同比增长48.6%。预计今年将突破一万户。
二是创投机构投资热情高涨。仅成都高新区,今年上半年新增股权投资机构150余家,目前已累计超过500家,注册资金超过500个亿,管理资金规模超过800个亿。
三是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达259.7万人,较2014年底增长10.9%。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1000亿元,较去年同期猛增28.25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700亿元,同比增长14%,高出同期规上工业主营收入14个百分点。
五是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7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1.2%、45.6%。
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肯定。根据中国科协最近发布的评估报告,成都创新创业工作名列全国前茅。今年8月,《财富》杂志将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今年7月,阿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报告,提出“中国硅谷”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和成都六大创新创业城市。今年5月,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国内创新创业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汉、成都“3+2”格局。
二、关于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特点
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就是确定“一个目标”,扭住“三大抓手”,打造“一个环境”。
(一)“一个目标”
就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8月28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明确四川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方案》强调,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方案》同时提出了“四个探索”的主要任务,一是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二是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三是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四是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这既是对四川,包括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肯定,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我们力争通过10年努力,把成都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落实好中央赋予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任务。
(二)“三大主要抓手”
第一个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努力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成都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成都高新区获批为全国第8个、西部第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9月6日上午,四川召开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更多成功范例和鲜活经验,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第二个抓手,就是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过去,成都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创新创业要素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创新创业集聚效应。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国家级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规划了占地73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学城,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加快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目前,2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开始建设,已签约引进12个重大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第三个抓手,就是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真正让成都从“人间天府”成为“创业天堂”,让成都的创业者和年轻人敢于有梦、不负青春,勇于追梦、持之以恒,善于圆梦、脚踏实地。我们坚持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寻求城市发展新动力的重大行动。制定出台了十年规划,明确了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科技金融、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品牌等五个方面任务。包括我们的“菁蓉汇”“科创通”以及各项支持政策,都是在行动计划的“旗帜”下展开的。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行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