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755
2024年1月
在新洲调研时的讲话
(2011年4月22日)
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向新洲区学习,向武汉新港学习。
一、谈点观感和体会
(一)新港的建设,新港规划的起点,新港的战略目标很高。新港的规划、谋划,对中部地区,对湖北省、武汉市,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07年前,我就听说要搞新港,整体的规划水平和规划级别,就是刚才邵市长提到的“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现在已经超过了亿吨,应该说这个规划的级别很高,目前建设的进展也很快。刚才看了,有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撑,新港建成铁水联运,再把空港的优势结合起来,还有高速公路网络,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才真正奠定起来。有了这样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建设,这个区域的发展就有了希望。通什么,发展什么;货物不通,都不可能。物流通了,才能谈其它的;物流不通,其它的发展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像东湖高新的富士康,搞电脑或者电子产品,虽然可以拎着走,但没有大物流通道一样搞不成。所以,这是一个大物流的综合通道枢纽,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今天看了以后,应该说目前的形势很好,更能感受到规划的起点和战略思维很高。省委、省政府做谋划,是管长远的,管几十年、上百年的建设。现在进展很快、势头很好,让我们感觉到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九省通衢、货到汉口活”的局面就要实现。目前还谈不上货到汉口活,好多东西还出不去。传统的货到汉口活,只是内陆经济的货到汉口活,靠小码头、水筏子、木筏子就行。现在说的货到汉口活,是九洲通衢,跟国际对接,是江海直达、铁水公空,形成网络的九洲通衢。
(二)新洲区港城互动的崭新面貌和局面,目前已经带来了实际的效果。刚才,听世益同志汇报,为什么新洲区“十一五”时期增长那么快?尽管说基数不大,块头还不大,但是增长的速度很快,港城互动是关键。如果没有港城互动,今天看到的这些大项目,可能就不会想到新洲来。因为没有码头,大件搬不动,就没有办法。再将码头与京广线、京九线连接起来,那就更方便。港城互动的效果很好,取得的成绩也很大。新洲区汇报的思路很清晰,1500亿元的工业产值,比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还高,我估计到“十二五”末还不止1500亿元。这种规划的目标和决心,也反映了新洲区干部的精神面貌和状态,看了后很令人振奋。对新港也好,对新洲区也好,真正全面的调研这是第一次,本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今天看了,还是想发言。过去不管在不在武汉工作,对新港的建设,对新洲关于重装设备的建设,像涉钢产业的发展,包括亚东水泥、阿尔斯通、西门子的谈判,前期工作我基本上都是全程参加。我早上还说与西门子谈来谈去,西门子要求改东湖开发区经过的路桥涵洞,那都不可能,后来这个项目到了新洲。尽管我当时是东湖高新管委会的主任,心里想又丢了一个好项目。但客观地、科学地、理性地讲,这是个大好事,它只能在新洲干,别的地方干不了。你没有那个条件,不临港,没有港口、码头,拖着大设备全城转怎么可能?所以到新洲来,我认为是对的。我今天看了,再一次印证了过去听说的新港,听说的新洲,名副其实。今天我的目的是调研规划,尽管规划还没有完全吃透,但是要把新港结合起来,因为新港的建设和新洲的建设是一起的,是一个概念。
二、进一步提高四个认识
(一)进一步提高对武汉跨越发展两个重要支撑的认识。也就是武汉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大家还要提高对它的认识水平,还要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还要提高对它的支持力度。一个是我们的交通条件,涉及到具体的,就是新港建设以及当中所有疏运的,不管是公路也好,铁路也好,水运也好,还是跟空港联系也好,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尽管现在很困难,但它打通了,对我们是长远的受益。你打不通,我们的投资不能尽快地产生效益,放在这里就是浪费,投下去的是浪费,拖延的时间是更大的浪费。因此,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新港建设以及配套环境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改善新洲区交通条件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新洲看成是远城区,要做的事情很多,这个是重点。我也到过其它区,也看过,没有感觉今天这么迫切,这么兴奋。原来来了一次,加上过去听的,我就觉得新洲区应该作为重点发展,给予重点支持。第二,我们武汉跨越发展的支撑,就是工业的基础。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工业块头,没有竞争力的提高,武汉要跨越发展,要做国家的中心城市,难以想象。昨天碰到国家发改委的同志,我们在争取尽快列为国家的中心城市,一是从纸上去争取,二是从实力上要干出来。你干不出来,人家给你一个牌子也是个假的,纸糊的,纸糊的帽子戴着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从实力上整体提升工业化的水平,要做国家的中心城市,做中国的中心城市,武汉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都应该远远在中部领先,甚至都应该远远走在全国前列。不做第一,怎么也要在前五位以上,否则怎么对得起我们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