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881


2024年1月
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了这项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开放型经济工作的要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明确今年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全力强攻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提供强有力支撑。刚才,张国兴副市长对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各开放园区和镇街都领取了今年外资外贸目标任务书,希望大家咬定目标、分解责任,细化举措、确保完成;高新区、临港开发区、华士、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5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讲得也很好,有信心、有目标、有举措,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外资工作实现了突破。积极创新外资引进方式路径,大力拓展以企引企、以资引资等新模式,成功举办金秋经贸合作洽谈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1个、增资项目29个,实现到位外资10.55亿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首次在全省县级市(不含区)到位外资排名中位列第一。外贸工作稳住了阵脚。2016年是外贸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我们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品牌兴贸、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举措,鼓励企业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99.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9.8亿美元,基本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外经合作保持了领先。充分依托我市大企业大集团优势,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超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在全省县级市中继续名列第一。载体建设取得了进步。高新区继续大力实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获国家火炬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两块国家级牌子;临港开发区去年初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牛”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举办首届金箍棒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靖江园区成功申报苏中合作共建园区,园区开放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各开放园区、各镇街克难奋进的结果,是相关部门、涉外单位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奋战在开放型经济一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开放型经济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开放型经济的思想自觉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球市场已形成一个整体,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体经济振兴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些讲话旗帜鲜明、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当前开放型经济工作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李强书记在去年的省委全会上强调“开放型经济是我省的突出优势,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力求浴火重生,形成新的引领型优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工作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战略部署上来,紧密结合江阴实际,深刻认识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抓好开放型经济,是打造产业强市、做强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回顾江阴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坚持对内对外的开发开放,先后抓住了兴办合资企业(江南模塑是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设立开放园区、实施沿江开发、对接浦东开放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我市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长期保持在60-70%左右,即使近年受外贸下滑、美元贬值等影响,依存度也在45%左右。正因如此,我市也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被中央确定为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从企业发展看,江阴的优秀企业,无一不是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从而一步步做大做强。在外资利用上,海澜集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打造“海澜之家”商业模式,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累计实现利用外资7.34亿美元;长电科技通过以企引企,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中芯长电项目和总投资35亿元的星科金朋项目;天江药业实施股权并购,并购溢价超10亿美元;还有一大批企业通过境外上市融资资金的回流,实现了增资扩产。在外贸拓展上,兴澄特钢依靠科技创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特钢出口占全国50%以上;扬子江船业长期立足国际市场搞研发、抢订单、拓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持有国际订单最多、最具竞争力的民营造船企业;三房巷集团以新产品开发、创新拉动需求为导向,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外经合作上,华西集团近年来加大省外国外“走出去”的力度,涉及海运、贸易投资、加工、矿产开发等领域,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活力;阳光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9.8亿美元建设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澄星集团始终坚持“捆绑在跨国公司列车上遨游世界”的理念,开发的许多产品为可口可乐、宝洁等世界名企配套,奠定了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远景能源短短八九年时间,就做到了开票销售超120亿元、上缴税收超6亿元,很关键的就在于依托国际化人才团队(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迅速抢占了全球风电研发、制造、营销的制高点;模塑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宝马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同盟,在墨西哥和美国分别投资建厂,增强了公司未来持续盈利能力。从产业发展看,我市的主导产业,无论是冶金、纺织,还是船舶、石化,包括新兴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大多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当前,我们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都必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江阴新一轮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2.抓好开放型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保持领先地位的强大动力。我们观察我国的县域经济版图,可以发现,处于“第一方阵”的县市区,主要集中在苏南、浙东、广东沿海、福建沿海。这些地方无一不是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地区,都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机遇,取得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确保继续走在县域发展的最前列,也必须坚定走开放发展的道路不动摇。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从外贸看,在总量上,去年我市进出口、出口分别是200亿美元、120亿美元;昆山进出口、出口分别是723亿美元、463亿美元;张家港进出口、出口分别是27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