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935


2024年1月
在市第26届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25日)
各位院士、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奋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努力夺取“十三五”开年各项工作新胜利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江阴市第26届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会,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一贯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新形势下依托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动员和引导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全体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聚焦科技创新这个产业转型升级“主引擎”,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刚才,赵强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袁秋中副书记宣读了表彰决定,表彰了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先进代表;举行了国家、省科技项目揭牌和院市战略合作、科技金融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颁发了国际化咨询委员会聘书,孙家栋院士作了精彩发言;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高新区协会张理事长,省科技厅黄厅长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省科技厅和无锡市科技局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市区域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拓展、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到42%,高新区成功跻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临港开发区位列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为我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X委政府、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也凝聚着全市科技战线同志们的辛勤汗水。市委对全市科技工作的成绩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29日,省委李强书记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性力量。可以说,江苏发展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同时,明确提出了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的工作要求。会后不久,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即“科技政策40条”,计划从今年起三年统筹安排省级各类资金和基金超过1000亿元,支持我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江阴发展实际,在加快科技创新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1.科技创新是江阴转型发展、优化提升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三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从内源经济向外源经济转型,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标志;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前两次机遇,江阴都抢到了先机、赢得了优势。相比前两次转型中要素推动、出口带动、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机遇,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新挑战、新机遇。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布好“关键子”、下好“先手棋”,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有限资源的束缚制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步入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