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118
2024年1月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3月22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每一个江阴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潮,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强势推进创建和整治工作,为2017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引导和推动江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的“四个提升”“五个统筹”,概括起来就是三大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二是以城乡建设管理为主体的城乡转型提升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三是以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幸福转型提升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的宗旨和目的。全市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推进。特别要在抓好经济转型提升发展的同时,把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进。所以,今天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就是全面推进城乡转型提升发展、民生幸福转型提升发展的具体部署、具体行动。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底就开始酝酿、研究,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今天会上下发的有关计划、方案。会前,我们还花了两天时间,组织X政代表团专程赴浙江富阳、桐庐、上虞和张家港学习考察,看到他们清爽整洁的城市面貌、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感受到他们动真碰硬的顽强作风、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相信大家都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感震撼。刚才,沈市长作了全面、具体的工作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30家责任单位代表接受了《创建工作任务书》。6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决心大、目标明、措施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最后,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高度统一思想,以志在必得、创则必成的决心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连续几届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市人民10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全市上下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确保创出成效、取得成功。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展示。我们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要名分,而是要通过创建,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江阴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升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的战略之举。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只有胸怀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宏大的气魄、催生不竭的动力、创造一流的业绩。回顾过去,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正是在一次次的目标引领中,江阴才实现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跨越提升。如今,站在高平台、新起点上的江阴,仍然需要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高水平的目标定位来引领发展、激发斗志。作为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最高评价,一旦创成,对于巩固江阴的领先地位、提高江阴的竞争力、激发全市人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江阴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从测评体系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涵盖物质文明、ZZ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与我们提出的“四个提升”“五个统筹”的目标,是完全统一、完全吻合的。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推动江阴科学统筹、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江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通过目标的明确、项目的落实、氛围的营造、软硬件的提升,让我们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增强江阴百姓幸福感的现实需要。是不是具备全国文明城市的水平,有没有达到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不仅要看上级考核组认可不认可,更要看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的10大类260个指标,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是百姓民生诉求的具体体现和利益所在。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从创建中、从整治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以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的创建工作,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文明、更幸福、更美好,真正创成一个群众高度满意、百姓高度认可的全国文明城市。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激烈、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紧抓不放、迎头赶上。从今年开始,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要想在三年内创建成功,任务艰巨、竞争激烈、形势严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看到竞争的压力、看到考核的调整、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把力气使足,把工作做足。从竞争压力看,现在,对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各个城市都非常看重,已经出现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格局。这次江苏共有12个县级市获得提名资格,每个城市都各有特点、各具优势。其中,常熟、太仓上一轮就申报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比我们早启动三年,其他城市也都在宣传发动、硬件投入、软件提升上卯足了劲、加足了油。相比他们,江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关键时刻稍有懈怠,我们就可能在这一轮竞争中失去机遇、淘汰出局。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从考核调整看,新一轮测评中,不仅测评指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增了占比达38.4%的 “中央文明委部署的重点工作”项目,测评方法也更加严格,测评次数从“三年一次评定”改为“每年测评、三年总评”,实地考察从预先通知改为第三方暗访,问卷调查从安排入户改为随机访问。这些调整,标志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进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新阶段,那种习惯于搞突击迎检、做表面文章、查规定线路的传统做法,已经过时了,我们不能再指望临门一脚、一蹴而就,要主动适应新变化,拿出硬实力和真本事,以张家港为榜样、为标杆,真正做到无论什么时候来看、无论看什么地方都行。从薄弱环节看,尽管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对照新的测评标准和市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城乡环境面貌中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城市的公共秩序还有待提升;创建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各级各部门还不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