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054


2024年1月
在庐阳工业区和包河工业区调研座谈会上的即席讲话
(2009年11月21日)
这次来到庐阳工业区和包河工业区,主要是专题调研今年以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刚才,庐阳区、包河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作了发言,晓明、李红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我们要围绕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大的、实实在在的成效。这里,我想强调这么几点:
第一,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任务。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我们一定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如既往、更加自觉地大抓工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又好又快地推进园区建设与发展。对此,决不能动摇、决不能分心。更多资 料+微信:
一个地方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突出一个重点。毛主席说过,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齐头并进,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精神。2006年,市委八届九次全委会作出了工业立市、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当时有人疑惑,甚至有人简单地把工业立市与科教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化等对立起来,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有的县区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千万不能忘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作支撑。实际情况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县域,消费增长点是有限的。县域工业落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就低。不搞工业,聚集不了人气,土地价值也很难提上去。只有加快发展工业,才能带来大量就业和税收,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合肥近年来发展与变化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几年,我们坚持把主要精力、主要资源、主要措施向工业集中,强力推进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等战略,每年拿出十几亿元支持工业发展,包括免收37项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5%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使合肥的工业化步入了快车道。近五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先后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今年预计达到2700亿元,明年将毫无疑问地突破3500亿元。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大大推动了合肥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现在,合肥就业很旺盛、财政收入增长很猛,房地产势头好,社会消费红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工业上来了。实践证明,工业立市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符合合肥发展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更多资料+微信:
工业化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源泉,是近代城市化的源泉。城市化如果没有产业,尤其是没有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你想搞第三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合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房地产业很火红,就是因为工业发展了,就业的人群增多了,居民收入增多了,买房子的人就多了。比如,格力空调在高新区,去年十一月正式投产,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包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