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36


2024年1月
同心同向同荣同兴 在共建共享中携手走
在四川大学122周年华诞“蓉”归故里•校友返校日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9月29日)
122年前的锦江之畔,四川中西学堂、尊经书院、锦江书院“三水汇流”,四川大学应运而生。跨越双甲子、历经三世纪,四川大学一路走来,承文翁风化、集思想大成、开学术先河、引社会风尚,培养了灿若星河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走出了200多名两院院士和文化名人,向世界输送了70余万名英才学子,为四川发展、国家昌盛作出了川大历史性贡献。
今天的川大,名师荟萃,拥有两院院士15名、长江学者等顶尖专家200余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云集之地;今天的川大,朝气蓬勃,拥有3.7万余名本科生、2.8万余名研究生,是享誉世界的人才摇篮;今天的川大,学术昌盛,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的学科达到16个,3个学科进入世界1‰;今天的川大,贡献卓著,服务产学研合作企业超过3000家,创业产业合作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
现代大学是城市高度发展的产物,孕育于城市,又反哺城市,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成都与川大理应传承历史、分享机遇、共创未来。
回望历史,成都与川大相融共生、共同成长。自122年前诞生的那一刻起,川大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不解之缘历经风雨、跨越世纪,不仅从未疏离,反而愈加紧密、历久弥坚。100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川大发展的坚实依靠,川大也从城市文化、思想潮流、科技创新等各方面深刻塑造着、改变着成都这座城市。
川大是成都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流。大学作为知识殿堂、学术圣地,历来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成都历经千年积淀形成的“创新创造、优雅时尚、开放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就包含着百年川大的精神贡献。一个多世纪前,李约瑟、海明威、钱穆等国内外学界大师汇聚于此,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段历史不仅为成都留下了融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宫廷花园于一体的华西坝建筑群,也为成都播下了近现代开放的种子。
川大是成都时代风尚的重要引领。100多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开巴蜀思想之先、领天府文化之盛,为成都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引入新的思想、观念、文化,植入新的发展理念。早在1922年,川大前身成都高师就成立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1932年转升为四川地区最早的X组织。川大还是我国开女子高等教育和夜间成人教育先河的高校之一。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开创之举,为成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川大是成都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曾任川大校长的任鸿隽老先生曾说过,“大学者,智识之府也。对于将来,大学为其发生之机。”川大自诞生之日起,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开创性、颠覆性的重大原创理论和科技发明。在数学领域,柯召院士提出了享誉世界的“柯氏定理”,实现了“卡塔朗猜想”的重大突破。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川大先后攻克锂电池隔膜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出首个国产人工肾血液透析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这些创新成果,在全国和全球标定了成都的科技高度,也为成都发挥后来优势、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形成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川大对成都的影响不胜枚举。122年来,四川大学“声教溢四海”,助力成都将良好的发展环境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