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39
2024年1月
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引领实践
在四川省委X校2016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6年3月1日)
X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灵魂和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首要的ZZ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学笃信,身体力行。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更多资料+微信:
发展理念是谋划推动发展的首要问题,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全球视野,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对发展经验教训、发展大局大势的精准把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思考,凝聚着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从根本上讲,五大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必将引领推动我国发展的全局性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进入一个新境界。
第一,从世界观维度看,五大发展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崭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考解决我国现阶段发展矛盾的重大创新成果。这是对发展内涵的科学认知。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任务,我们X先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X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组织和推动科学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对发展内涵的认知不断深化。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大逻辑,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的新飞跃。注重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五个问题”,既强调生产力层面的经济发展,又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的新篇章。这是对发展思想的全球引领。“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种变化不仅是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化,更是中国国际角色的根本转变。过去,在国际事务和规则的制定中我们是追赶者、追随者;现在和将来,我们将成为思想的引领者、规则的制定者。一个国家能不能引领世界,靠的不仅是经济的规模和军事的实力,更主要的是广为接受的道德价值、执政理念和思想观念。五大发展理念就是ZZ经济学的“中国智慧”,不仅让中国的发展站在了世界的前沿、道德的高地,也对准陷入动能殆尽、潜能消退、结构失衡的世界经济“病灶”,开出了一剂辨证施治的“中国药方”,赢得了世界各方的高度认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五大发展理念无疑正式拉开了这一序幕。这是对发展格局的全新塑造。“五大发展理念”不但致力于国内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群体阶层等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整体发展,构建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塑造中国未来发展新格局,还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更大范围的经济重组,引领塑造全球发展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区域合作等战略思想的提出,都是对世界未来发展格局的中国贡献。从这个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也蕴含着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二,从价值观维度看,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是必须首先站稳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X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X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更是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科学解决了“发展为谁”的问题。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通过发展逐步解决了国家积贫积弱和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开始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结构失调、产能过剩、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困惑和挑战。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X掷地有声的时代回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享有优质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良好的医疗、可靠的保障、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逐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的基本理想。所以,我们要继续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奋斗的方向。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人民主体的价值原则,科学解决了“发展靠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关键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转化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X的性质和宗旨,既沿袭了X创立之初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又彰显了新的历史时期共建共享、共创共富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X对幸福观、富裕观、生活质量观、生命价值观的新认识、新发展。
第三,从方法论维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重大升华,必然带来思想观念、利益格局、体制机制和领导发展方式方法的全方位深刻变革。从宏观层面看,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从中观层面看,是实现经济主体职责定位科学化;从微观层面看,是推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专业化。其实质就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促进X员干部养成新习惯、掌握新方法,着力养成遵循规律、以人为本的习惯,养成在法治和从严环境下工作的习惯,养成依靠市场规则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会掌握通过X组织的科学有效领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发展的新方法,使之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特质。要深刻认识新理念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五大发展理念首先意味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核心是适应新的发展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习惯于计划经济套路,对改革开放不适应;加入WTO初期,大家习惯于关门搞建设,对与国际规则接轨不适应。同样,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新时期,许多人仍然习惯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一套做法,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不适应。这就需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坚决破除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的陈旧观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这是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经历的痛苦“蜕变”,也是实践上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卡”。要深刻认识新理念是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对领导干部意味着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过去习惯就事论事、摆平就是本事、治标不治本,现在必须善于观势谋势,更加注重从全局和长远思考问题;过去习惯更多运用政府这只手,现在必须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过去习惯行政命令、随性决策,现在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严格遵循制度规范和程序规定;过去习惯大而化之、简单粗放,现在必须善于引导社会预期,精准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汇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要深刻认识新理念是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新常态下必然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和单位的核心力量,更要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勇气,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摒弃消极思想、畏难情绪。过去,抓发展主要靠招商引资、跑步进京、园区开发这“三板斧”;现在,必须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工作的方式和内涵上进行改进提升。崇尚创新,就是要加大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投入,从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驱动转向人才和创新驱动。注重协调,就是要补齐发展短板,培育比较优势,增强发展的后劲;倡导绿色,就是要把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和宜居环境的竞争优势;厚植开放,就是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简单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内引外联,把先进要素引进来、把优势产能送出去;推进共享,就是要善于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企业家和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力量,开创治蜀兴川新局面
理念的生命在于实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制度政策和工作实践。东明书记多次强调,推动四川“十三五”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其作为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重要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