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18
2024年1月
在全市年轻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重道弃术知行并举:论年轻干部的“德”
(2012年3月)
今天,我着重就年轻干部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德”的修养,同大家进行交流,重点谈谈“重道弃术,知行并举”的问题。
德,是领导干部品行之首、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魂、魅力之源。我们X历来重视干部“德”的建设,鲜明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X90周年讲话中提出了“五德”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德”、“才”之间,“德”是起统帅作用的,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X的领导干部是否有德,不仅决定着自身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更关系到国家兴衰、人民福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修身立德的精辟论述,集中体现在“道、术、知、行”这四个方面。所谓“道”,是指事物的本源、本体、本质,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趋势和方向,还有公理、公道、公正之义。“道”,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作为中国核心文化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处处体现了“道”的理念。孔子论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讲的是人生要把道德追求作为最高的理想境界;佛家讲“法”,也是讲“道”,有“得道”之义;老子论道,“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道法自然,对事物规律的遵循。所谓“术”,是指技艺、方法、策略,包括方术、术数、技术、权术,等等。所谓“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道德范畴,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也就是对道德的认知,后逐步扩展为明理,对知识的渴求和才智的积累,“知者,智也”。所谓“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的就是道德实践,后来延伸为注重实践、身体力行。
加强“德”的修养,首要的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道”与“术”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与“术”的关系有两种思想,一个是强调“道术并举”,再一个是强调“重道轻术”,轻术的“轻”就是对行不正当之术的蔑视,也是“弃”的意思。古人讲,术合于道,相得益彰;术背于道,各见其害;轻道重术,则智术滥用;君子有道而小人有术,君子以道经世而小人以术害人;君子以道而杀身成仁,小人以术而杀人成事。谋权,术也;谋权者,小人也。从这个意义上讲,“重道弃术”,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道德修养、X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人生境界,摒弃权谋之术、升官之术、庸俗之术。
“知”与“行”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本源上讲是关于道德问题在认识和实践领域的探索。明朝心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知”的功夫,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知”的完成。后来,知与行的关系被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表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把知和行的关系表述为“知行统一”。“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强调“知行并举”,就是要求广大干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学以立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努力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知识和本领,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年轻干部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弘扬主流价值,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X的执政要求、干部成长进步的要求,在修身立德上下一番苦功夫。
一、重道,就是要行大道、讲大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道”,对我们X员干部来讲,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X人的科学信仰,坚守共产X人的先进追求,坚守共产X人的高尚道德,坚守共产X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道”的阐释,核心价值就是要胸怀天下,感念苍生,“行大道而天下为公”。古代士人精神和品格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是一心向道的学术追求和ZZ理想,二是心忧天下的博大心胸和责任意识,三是高洁自省的人格操守和道德自觉。归结到一点,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念念不忘拯世济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是古代士人的身份标签,也就是把个人志向、价值追求放在国家和民族的层面来实现。这种士人精神对我们现代年轻人修身立德和人格构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实行现代转换,就是要从自我道德完善的狭小天地走出来,培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安平乐道的人生韧性、舍生取义的道德自守,把个人的生命投射到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意义追求和价值遵循之中,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于道德境界问题,古代先哲提出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思想。其中,“出世”是道家思想的范畴,讲的是超然物外,顺应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用现代思维理解,就是顺应事物的本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去办事,不反规律而行。“入世”是儒家思想的范畴,体现的是一种有为的精神,强调的是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积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事业。《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就是人要从天地运行的勃勃生机中修炼精神境界、汲取精神动力,惟自强才能不息,惟厚德才能载物。“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现代意义上讲,就是要心胸豁达,摆脱世俗功名利禄的束缚,从容地对待世事变化,达观地看待人情世故,冷静地对待得失成败,以“入世”的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经世致用,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也称哲学境界)。作为X员干部,都要努力摆脱自然境界、摒弃功利境界,自觉追求道德境界、崇尚天地境界,把人生的价值追求深深融入到为X、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崇高使命中去。西方有句名言:“如果我们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待灵魂跟上来。”现在,年轻干部追求进步,都想干一番事业,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所作为,这是积极的,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清楚为官的根本、为官的目的、为官的意义是什么。“等待灵魂跟上来”,就是希望大家在追求进步、追求个人价值时,做到内外兼修,提升精神境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和模范实践者。更多资料 +微信:
第一,坚定理想,坚守信仰。“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理想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们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作为X员干部,就是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动力,作为核心。当代中国共产X人所选择、所确定、所树立、所发展的理想,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X人最鲜明的特征、最核心的信仰。坚定理想,坚守信仰,是保持X的纯洁性在思想建设上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X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信仰纯洁是共产X人最根本的纯洁”;“保持思想纯洁,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地办好今天的事情,又不能忘记远大目标。X员和X的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中国共产X90年来的发展历程一再表明,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共产X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制胜法宝。坚定理想信念对X员干部是“绝对要求”,也只有在这一“绝对要求”的校准之下,才能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做好“选择题”,在能力和水平不足之间做好“填空题”,也才能做好性格、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改错题”,最终在纯洁性的考试上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年轻干部只有始终保持纯洁性,坚定理想,坚守信仰,才能在经受“四种考验”、战胜“四种危险”中保持清醒,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迷惘,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始终保持共产X人的ZZ本色。更多资 料+微信:
第二,胸怀天下,志存高远。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X员干部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是社会上有先进追求、高层次追求的人。毛泽东读长沙师范时,每年都拿出学费的三分之一买书买报,时刻关注和了解世界和国内大事,立志报国,同学们赞扬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年轻干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志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就是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