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06
2024年1月
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看青年干部的责任
在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14年5月4日)
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是省委着眼治蜀兴川战略实施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培养选拔好干部的长远之策,省市县三级同步联动,综合效应逐步显现。大家作为这项举措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者,要珍惜机遇、潜心学习,加强历练、全面提升,在共同见证这段历史的同时自觉担负起创造历史的责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一轮改革规划的总目标,这既是对执政X制度建设现代化提出的新使命,也是对执政骨干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的使命和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勇于探索,走在前列、自觉担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更是优秀青年干部理应自觉担负的ZZ责任。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一、深刻认识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追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我们X对现代化的追求从未停歇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首次提出。这既是对历史与现实这一时空坐标体系及其规律特点的清醒认知和深刻把握,也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时代宣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意义。
(一)从发展历程看,体现了我们X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在治国理政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审视300年来中外历史可以看出,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近代中国曾多次与之失之交臂。以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征程,催生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四次浪潮”,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大跨越。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却屡屡错失良机。从1840以来,虽有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无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最终都以未触动封建根基而没能获得走向现代世界的“入场券”。中国共产X顺应世界潮流,在艰辛探索中打开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复兴之门。在9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我们用了不到30年时间完成了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扫清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建国后用近30年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来,仅用30多年,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了40%的路程,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奇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柱,没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但现代化不只是物质经济的现代化,而是一个包括经济、ZZ、文化和人的素质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总结历史实践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五位一体”+“X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改革,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从追求技术、物的现代化向包括制度、人的全面现代化的整体转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境界。
(二)从战略抉择看,饱含着新一届X中央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13亿人口的大国,怎样执政、怎样执好政、怎样实现长期执政,是当代中国共产X人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新一届X中央正是基于这样的ZZ清醒,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站在了X和国家建设理论的制高点。一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综观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无论是始于巴黎公社的短暂探索,还是到苏联和东欧的建设实践,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们X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号”列车驶入现代化的制度正轨。二是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现代化发展历程,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上去了,同时也带来了所有制结构多样、收入分配格局多层和社会阶层多元等生产关系领域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构建形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先发国家经验表明,把制度这一上层建筑问题解决好了,现代化之路就比较顺畅;解决不好,就可能比较坎坷。三是体现了对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清醒认知。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肩负着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前进道路上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很多,正如小平同志讲,“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从国际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猜疑日益上升,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东海和南海问题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同时对于建立负责任大国的期望和要求声音也越来越大。从国内看,国家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各类矛盾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靠什么把握好社会发展的进程、事业发展的方向,靠什么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力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靠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宏伟的目标激励,齐心协力筑牢坚不可摧的制度保障。
(三)从世界大势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强劲活力。今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欧洲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对中国政X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未来发展道路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刻阐释,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了世界性大国的责任担当,也唤醒了欧洲乃至世界对中国的重新认识。我们要站在这样一个国家视角、现代化视角、全球视角,看待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强劲活力。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能否克服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背离,能否弥合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差异,能否促进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自觉修复之间的平衡,能否完成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能否奠定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主流地位,考验着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与国家战略和制度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目标相匹配,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追求相匹配,进而保障和推动这条道路越走越宽阔。致力于创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当今世界,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企图输出和垄断全球治理秩序。在西方民主治理模式“泛滥”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鹦鹉学舌、亦步亦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近年来,西亚、北非、东欧一些国家套用西方民主ZZ制度带来无休止的争斗和内乱,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痛苦不堪。事实证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照搬西方的民主治理模式,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致力于推进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世界发展史是一部各种文明的冲突、激荡、借鉴和融合的历史,尤其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