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162


2024年1月
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庆祝第30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第30个教师节来到南菁高中,我感到特别高兴。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南菁高中的教职员工,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所有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刚才,南菁高中宣读了受到各级表彰的先进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教育部、省、无锡市和江阴表彰的,以及刚刚在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当前各项工作非常繁忙,但在教师节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我来南菁高中跟大家交流,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助益,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值得做的事,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南菁中学闻名遐迩,在历史上出过很多优秀人才,教育文化底蕴丰厚,包括跟基础教育同样搞得很好的南通地区比,南菁高中在教学理念、硬件设施、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是领先的,所以今天对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在这里讲三个方面的认识和感想,来跟大家分享。一是关于江阴的发展;二是关于教育的发展;三是关于南菁高中的发展。
第一, 关于江阴的发展
从老师的角度,可能觉得江阴有些经济发展情况,跟大家关联度不是非常大。但我注意到,每个江阴人都关注、关心江阴,对江阴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特别是领导班子调整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更加关注江阴的发展。到江阴之后,我比较认真地对江阴的发展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创造了县域发展的奇迹,连续11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百强之首。江阴的区位条件并不是最好,江阴大桥、高速公路没有开通时,江阴的交通相对是闭塞的,经济发展基础也不是最好,工业资源也很匮乏。那江阴为什么能创造这么多奇迹呢?我的总结: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江阴的人文精神支撑了江阴的发展。江阴精神是“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江阴精神就是不服输的精神。你干得大,我比你干得还大;你干得好,我比你干得还要好。第二条,就是这么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讲起来很容易,但要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比如说,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你是不是还坚持发展?上面的政策有变化,你是不是还坚持发展?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碰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你是不是还坚持发展?就我的经历来看,在很多地方都不可能。但在江阴,这么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都坚持了这一条,所以江阴才能发展得这么好。第三条,就是这么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非常好的环境,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小气候”。这些年,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利于发展的时候,江阴在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和服务环境上都营造了非常好的“小气候”。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江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去年,全市实现GDP2706亿元,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市委提出了“在高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始终致力“四大提升”:
一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是发展之本。江阴的产业规模很大,工商业年销售超过1万亿元,其中工业销售6000多亿元,从县域经济来讲这个体量很大,但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偏低;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服务业结构中,新兴服务业占比不高。下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首先,是壮大提升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关键,一个地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主导产业支撑,这样产业发展才会有整体竞争力。一般一个地区有1—2个主导产业,像江阴工业门类比较全、规模比较大,需要4—5个主导产业,其中包括: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为主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特钢、石化、高端金属制品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高端面料、品牌连锁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为主体的微电子产业;以风电、光伏、LNG物流集散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第二是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江阴目前销售超百亿的工业企业有17家,其中400亿左右到500亿的工业企业有7家。我们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真正培育出3—5家千亿级企业、100家高精尖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创新型上市后备企业。只有企业发展起来了,产业发展水平才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真正实现。第三是激活放大民营经济。既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集团,也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我们正加大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普通百姓创业,以中小微企业的大发展实现民营经济的大提升,让一大批普通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逐步成为中产阶层。
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