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99
2024年1月
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定不移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
在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3月23日)
2014年是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抓重点,建设步伐快。坚持以合肥、滁州、六安3市为重点区域,以丘岗地、坡耕地、石质山地等为重点地块,大力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等三大造林工程,全省共完成新造林226.31万亩,超额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务。坚持把“三项创建”活动、“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作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实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共赢效果。2014年,合肥、安庆两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共评出17个,我省占2个;全省有10个县(市、区)、139个乡镇、855个行政村完成了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任务,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1800.7公里,“三线三边”共完成造林91.6万亩。
二是抓改革,市场活力强。围绕破解要素制约,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创新造林经营和投入机制,进一步释放了造林绿化和林业发展活力。特别是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造林经营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14年全省各类社会造林主体造林面积占新造林面积的90%以上,其中50亩以上规模造林主体5000多个,造林面积超过160万亩。
三是抓统筹,造林效益高。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统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全省新造经济林面积达到69万亩,占新造林总面积的30.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真正实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加快发展,去年林下经济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34%,全省73处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755万人次,创直接旅游收入7.25亿元。
四是抓机制,指导措施实。健全督查调度机制,形成了年初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年中针对问题进行督查、年底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核查的工作格局。滁州市造林成果“一张图”演示,是全省第一个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既强化了日常工作管理,又确保了核查成果真实,实际效果不错。健全指导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万名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工程活动,深入造林一线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确保了造林绿化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更多资料 +微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程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总体进展不够平衡,少数地方推进力度有所减弱,存在消极畏难情绪;造林空间落实难度增大,制约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工程尚余任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主体的积极性;“绿”起来加速推进,但离“美”起来、“富”起来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宝顺书记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掠夺式、粗放式发展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也已经走不通了。必须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中央“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要求,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在参加今年省X政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时,他又强调指出,要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