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80


2024年1月
锤炼实事求是的ZZ品格
在第三期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班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6日)
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是省委为治蜀兴川选人育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家是参与者、受益者,也应该是建设者、实践者,就是要把学习实践中培养的一些习惯、养成的自觉带到工作中去,用之于服务人民的事业,从而建立起一种导向,形成一种风范,凝结起一种精神,那么这项计划就是一项成功的事业。我们提出:“要让优秀成为习惯”、“努力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今天,我们进一步提出:“锤炼实事求是的ZZ品格”。希望大家作为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共同去思考、自觉去践行。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X人最鲜明的ZZ品格
实事求是,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ZZ哲学概念。它是中国共产X人把务实求真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精髓创造性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形态,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从史学源流看,“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严谨、存真的治学精神收集先秦文献,为汉朝古文经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事求是成为了后来史学家们秉持的治史指导思想。从哲学维度看,“实事求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倡导“名者实之宾”,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哲学家王充讲“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讲的都是中国古老哲学立足具体事物、探求客观规律的唯物立场。从治世经学思想看,自南宋到明初,程朱理学是学术主流。到明朝中后期,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深受湖湘学派影响而提倡经世致用、力避腐儒迂阔之论的实学思潮,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同志正是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中撷取并改造了“实事求是”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从而升华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我们X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凝聚了马克思主义最为宝贵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提及“实事求是”一词,但实事求是的思想与贯穿其中的唯物论、实践论、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的要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反映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这要求人们遵循事物本来的面貌和固有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中国共产X人把实事求是当作自身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时,哪怕是在最为艰苦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一样能够释放真理的光芒,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实事求是的根本在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纵观毛泽东主席抗战前夕发表的《实践论》,邓小平同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发起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尽管横跨的时空维度不同,但一个颇具共性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轨迹,就是他们作为X的领袖都强调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探索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事求是的落脚点在于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揭示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90多年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生命线伴随着我们X一路走来,历经风雨而愈加鲜明,披荆斩棘而更为耀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获得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有力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
实事求是,汇聚为共产X人强国富民的思想路线。我们X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一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史、胜利史、前进史,就是一部贯穿实事求是的奋斗史、实践史、进步史。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X冲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羁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遭遇“大跃进”、“浮夸风”的侵袭,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大二公三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认知泥潭,社会主义事业一度遭受严重挫折。以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要标志,我们X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历史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秉承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马克思主义政X始终是无比强大的,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中国共产X总能保持高度自觉和自省。当前,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迈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时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共产X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这些重要思想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三严三实”一脉相承,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诠释、理论品格的新阐发、思想作风的新要求。广大X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自觉学习,躬身实践,锤炼品格,更好地服务X和人民的事业。
二、从客观规律出发研究解决四川现实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ZZ局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化解“三期”叠加新问题、新矛盾的理性思考,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目标的高度概括。省委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审视四川省情的时代特征,作出的“六个基本判断”是对四川“新常态”的深刻阐释,是自觉贯彻X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的四川探索,是从客观规律出发研究解决四川现实问题,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逻辑起点。每一名X员干部都要自觉担当、勇于探索、带头实践,丰富和完善治蜀兴川的方略。
(一)遵循经济规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科学发展
当前,四川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成为了全国8个经济大省之一,正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同全国一样也呈现出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态势。主要任务是:转方式、调结构,就是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发展模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一种新的动力源支撑结构调整,以形成新的比较竞争优势。基本路径是:充分尊重经济规律,从四川的基本省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科教大省向创新强省、经济大省向市场强省的转变。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东明书记指出,四川已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重要关头,粗放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按照传统方式走下去,中央政策不支持,市场没有空间,资源环境也不允许,还可能损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从产业发展规律、四川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看,提升四川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在过去60多年间,国家间的生产性能力差异能够解释国家间收入差异的至少70%,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发达工业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提供了机遇,也为资源富集区域重塑比较竞争优势找到了切入点。要立足四川传统制造业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去产能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的空间,鼓励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产业链重整、经营模式创新和集群集聚发展,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当今世界,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全球进入了空前密集的产业创新时代。要发挥四川科教和军工等优势,坚持高端切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强、潜在市场需求大、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