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75


2024年1月
清华活动周宣讲会演讲报告:胸怀家国 逐梦四川
(2014年12月3日)
首先要感谢大家对四川的关注和对这次活动的支持,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交流。每次来都能感受到清华的厚重与活力,清华人的家国情怀让人敬仰,清华人的创新活力让人期待。正因为如此,今年8月,陈旭书记到访四川与省委省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定时,邀请我们举办这次活动周。四川省委王东明书记指示我们,要精心组织,邀请更多清华学子来川发展。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安排了6场活动,主要是让大家能全面地了解四川,更多地支持四川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四川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怎样去谋划人生?怎样去追逐机遇?这是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各位同学通过“十年寒窗”考上了清华,已经站在了人生起跑的有利位置。现在你们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追逐人生的梦想,至关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方向。是选择去国外深造游历,还是留下来担当起复兴大业的重任?是留恋北上广的繁华与舒适,还是选择西部的机会和磨砺?是立志做学术大师,还是市场争雄做业界精英?方向决定成败,路径决定进程。今天,我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些看法,同时把四川推介给大家,也是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你们之中,有的可能成长在四川,有的在旅游中到过四川,更多的可能只是在书本、影视和网络中了解过四川。说到四川,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远在西南高原,有美味的川菜、神奇的九寨、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及武侠世界的青城峨眉、蜀中唐门,等等。这些都是世俗眼里的四川,是单一的、零碎的、粗线条式的标签符号和印象。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四川以其独有的区位、资源、人文和物产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博大奇绝的中华文明。当今,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和治蜀兴川的强音走向未来,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多姿多彩的四川。
老师们,同学们!
四川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可以让我们去开发创造无穷的财富。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发端,一直以来,广袤的中国大西部,就以其独有的神秘、美丽、淳厚、辽远吸引着世人,这里有秀丽的山川、迷人的风光、丰富的资源,更有无限的潜力和希望。
四川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有9000万人口,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全国所有民族这里都有,典型的中国缩影。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居全国第5位,有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具有重要的ZZ、经济、军事地位。
这里生态优美。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森林覆盖率35.3%,居全国第四位。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049条,山川、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类型多样、交织密布,犹如一幅极尽写意的山水画,铺展在天地之间。这是大自然对四川人民的无私馈赠,也是四川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这里水能丰沛。是名符其实的“千河之省”,金沙江、岷江、雅砻江、嘉陵江等古老的江河横贯全境,1400多条经络般的水网串联着整个巴蜀大地,富含巨大的水力水电开发潜能,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5、可开采量达149亿立方米,二滩、大渡河、向家坝、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支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至今水旱从人、泽被千里。余秋雨曾说,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里物华天宝。有丰裕富集的矿藏资源,已探明的各类矿产130多种,有28种居中国前三位,尤以攀西和川南地区最为富集,钒、钛储量居世界之冠。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2.7万亿立方米、产量全国第一,页岩气资源量占全国的21%,居全国第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基因库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四川自古以来还是有名的天下粮仓,史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建言,取西蜀粮仓,便可逐鹿中原。更多资料+微 信:
这里多姿多彩。翻开四川画卷,巍峨炫丽的雪域风光、秀甲天下的峨眉胜景、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以及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最大的散发式大熊猫生态园、最高最大的摩岩石像乐山大佛,一一映入眼帘,使人流连忘返。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璀璨的古蜀文明,更平添了这里的厚重与神秘。“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一句诗让人永远记住了成都“锦官城”的别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径四川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越大草地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遗址遗迹,成为永远飘扬于历史天空的精神旗帜,被一代代后来者所传承和铭记。
老师们,同学们!
四川有改革创新的深厚土壤,可以让我们去尽情释放聪明的才智。四川历来富有改革的传统和创新的土壤,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最早的锦缎丝织品蜀锦,都是古代川人的发明创造。更多资料+微 信:
这里还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策源地和先行省份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的联产承包制,向阳公社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一起,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八十年代,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在四川诞生,开启了股份制企业的雏形……一个个创新举措,如一阵阵春潮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创新成就了四川过去的辉煌,也必将开启充满希望的未来。当前,四川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期。省委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致力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牵引,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2007年,四川在西部率先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201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2.6万亿元,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八。更 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