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65


2024年1月
赋能先进制造 融通产业循环 加快建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更多资料+微 信:
在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20日)
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清醒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作用,迅速组织专班专题研究。今年5月,X中央作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审时度势,坚定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部署,重新审视成都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最终形成了总体规划和政策意见。更多资料 +微信:
成都召开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旨在宣示战略、发布规划、推出政策、凝聚共识。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趋势的理解认识,加快建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世界服务经济优选城市,为率先探索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在三次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向分工专业化、结构高级化演进的产物,与制造业具有需求依附、价值黏合、前后关联的天然共生属性。成都要保持全国制造业先进城市的优势地位,必须坚持生产性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升级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多维协同、延伸裂变、高端攀升,不断提升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厚植城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持久竞争优势。
大幅提升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努力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城市经济本质是“服务经济”,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业发展水平。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均经历了“贸易枢纽—要素枢纽—创新枢纽”的迭代跃升,其快速发展的过程就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市功能转换、提升全球辐射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过程。成都要培育城市中长期发展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分工重构、结构弹性调整、动能更新再造,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全面推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努力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循环的双重属性,通过网络链接、服务优化、业态创新,打破传统的地域空间和市场边界限制,形成基于渠道共享、流量互通、内生外链的正向反馈,在内需潜力释放、外需恢复反弹中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和蓬勃生命力。成都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融通链接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战略机遇期,把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集聚高端要素、运作全球市场的关键举措,坚持业态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双向发力,推动城市经济体系重塑升级,全力打造服务“双循环”的供给高地、需求中心、战略腹地和门户枢纽。
实体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根基所在,生产性服务业是赋能先进制造、融通产业循环的关键力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世界产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