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49


2024年1月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2020年7月15日)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相继谋划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又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立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形成东西南北四极驱动、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这是X中央经略西部广袤战略腹地的重大擘画,是成渝地区面向未来最重大的时代机遇。
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坚定贯彻X中央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勇担ZZ责任和时代使命,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一、把握两个大局,形成战略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深刻重塑全球ZZ、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格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冲击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进程,给世界格局演变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大势、统揽全局,亲自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X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应对错综复杂环境变化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的ZZ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赋予了成渝地区前所未有的重大国家使命和ZZ责任。成渝是面向泛欧泛亚的开放高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是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是西部人口经济的主要承载地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成都要立足成渝地区“双核”之一的战略定位,自觉提高ZZ站位,主动肩负ZZ责任,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推动战略思维、规划理念、建设方式、治理体系、营城逻辑全方位变革,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体系、动力机制、城市品质,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努力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更多资料+微 信: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成渝共建国家新兴极核的时代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同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人才聚集最密、产业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区域,具备共建国家新兴极核的坚实基础。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就是要发挥“双核”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第四极”。要与重庆全面加强战略规划、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创新协同、人才引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要素配置能力和全球供配能力,加快形成双核驱动、区域共兴新优势,建设引领西部、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赋予了成都率先探索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成都必须坚定新发展理念旗帜方向,加快构建创新赋能、空间赋能、开放赋能、制度赋能的新动力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极核、区域合作发展新典范、美丽中国建设新示范、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高品质宜居生活新标杆,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的先行示范地,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成都样板”。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清晰标定了成都未来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代表国家融入全球循环、集聚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发展高度。成都要坚定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以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对标世界先进城市,努力在制度创新、功能提质、平台赋能、人才集聚、场景营造等关键领域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供应链体系、投资贸易体系的枢纽节点战略位置,朝着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加快迈进。更多 资料+微信:
二、加强成渝合作,强化极核效应
成渝一直是引领川渝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双子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和七大重点任务,这是成都谋划工作的总目标、总方向。成都要服务全局,发挥区域协作、互为市场的优势,携手共进、连峰成势打造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要胸怀大局,遵循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2019年成渝经济总量分别为1.7万亿和2.36万亿元,两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其中计算机产品产量占全球1/3、汽车整车产量占全国18%,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面向未来,成渝合作要放眼亚欧大市场,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要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从产业前端创新破局,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要协同绘制产业生态全景图、组建产业联盟,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为牵引推动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协作带,在更大范围构筑起以成都为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