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67


2024年1月
在中共陇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8月5日)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的工作,深入研判当前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鼓足干劲、攻坚克难,推动脱贫攻坚和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下面,我重点围绕脱贫攻坚讲四点意见:一、认清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必胜信念全市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对大局大势有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使我们作出的决策更能指导实践,制定的措施更能解决问题,工作的节奏更能切合时限要求。对于当前脱贫攻坚形势,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要认清密集部署与严肃同责释放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增强ZZ责任感。中央和省上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史无前例,特别是X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持续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制定了《关于打嬴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的讲话和报告中,都对脱贫攻坚专题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在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连续对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从今年3月份开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各市州密集调研脱贫攻坚,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发出了总攻动员令、吹响了决战冲锋号。相应的,中央和省上对扶贫领域执纪问责之严也史无前例,持续惩治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和扶贫工作中不作为、不尽责、不落实等问题,去年全省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030件,处理1992人,今年上半年查处658件,处理889人,一批X政领导干部被问责。这些密集决策和严肃问责,传递着中央和省委在脱贫攻坚上言出必行、一抓到底的鲜明导向,释放着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我们要切实提高ZZ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对组织高度负责、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脱贫攻坚真正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二要认清任务叠加与时限趋近的巨大压力,进一步增强现实紧迫感。全市目前还有1467个村8.08万户31.7万人的脱贫任务,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而陇南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基础设施因灾损毁,大量经济作物受损,许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仅今年7月9日至11日的暴洪灾害就造成全市52万多人受灾,因为灾害我们的扶贫任务在扩大、脱贫难度在增加、工作效果也被冲减。今天距离全市整体脱贫仅剩880天,根据脱贫时序,徽县和成县距离开始考核验收还有不到60天,武都、文县和康县不到500天,西和、礼县和宕昌虽然是压线摘帽,但由于脱贫任务非常重,有效工作时间更加紧迫。我们必须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不舍昼夜、争分夺秒,一天当做两天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苦抓苦干苦帮的扎实行动赢得时间、夺取胜利。
三要认清弱项短板与能力作风交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危机感。去年全省扶贫开发考核暴露出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今年“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专项行动也查摆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工作层面的弱项短板。比如各县区普遍存在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不够精准,存在错评漏评现象;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兜底救助“一站式”结算落实不到位;“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不精准;武都区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滞后;宕昌县、礼县危房改造开工、竣工滞后,危房排查鉴定准确率低,建房面积超标;宕昌县、礼县、康县九年义务巩固率均低于95%等问题。另一个方面是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状态不佳。比如一些干部受脱贫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要求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麻痹思想、厌战心理和畏难情绪,抓落实被动应付;一些领导干部对攻坚责任认识不清,行业部门向扶贫部门推、乡镇向帮扶单位推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干部对扶贫政策措施不学习不研究不掌握,实战能力差,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扶贫领域依然突出,个别地方在精准识别签字确认环节中还存在“冒签”“代签”现象;个别县区扶贫资金拨付进度慢,使用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贻误全市扶贫事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优患意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盯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紧扣问题提能力转作风,通过实打实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上水平见成效。更多资料+ 微信:
四要认清基础改善与政策完善带来的利好因素,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首先,工作基础在夯实。近年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片区扶贫、社会帮扶、易地搬迁、就业扶贫、保障兜底上持续用力,探索出了落实“五个一批”要求、符合陇南实际的脱贫路子。同时,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认真测算,考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8万人,劳务输转和本地就业脱贫1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新疆新职工招录脱贫6万人,生态扶贫脱贫1.4万人,政策兜底保障脱贫4.3万人,确保3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前,工作思路日趋完善、路径方向已经清晰、办法举措务实得力、攻坚合力不断凝聚,为最后三年集中攻坚和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政策支撑在强化。以中央和省上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中央和省上完成了最后攻坚阶段的战略安排和顶层设计,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发力方向更加明确;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今年下拨我市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比去年增加了47%,总量突破15亿元,青岛帮扶资金也将达到2.7亿,且有望进一步增加,为我们补齐短板提供了财力支撑。再次,考核评估在改进。省上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重新修订完善了脱贫验收标准,考核项目合并精简,由原来的38项减到了13项,取消了超出“两不愁三保障”范围的搭车指标,贫困户退出标准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出列标准为“贫困发生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项达标,贫困县摘帽标准为“综合贫困发生率、贫困村退出比例、群众认可度”达标,为考核验收减了负、瘦了身、松了绑。考核标准明显降低,比如收入标准方面由原来的省定标准变为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省定标准已经达到3700元,2017年国扶标准才2952元,额度减小不少;再如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去掉了“标准化”三个字,取消了面积、“三室分离”等限制性条件;还比如村集体积累,比原来的要求降低了工作难度;第三方评估趋向合理,从两当县考核验收看,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和延伸核实,而且可沟通解释、可印证说明,保障了基层的知情权、发言权,有利于我们心无旁骛地把工作做扎实。
顺势而为方能乘势而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X员干部既要从严峻形势中看到危机,自我加压,也要从利好因素中看到机遇,坚定信心,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和必胜信念,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把这场躲不过、推不脱、输不起的硬仗打赢打好,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二、紧盯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强弱项补短板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研判,今后三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年度任务,对标脱贫标准,深化落实“五个一批”脱贫举措,坚持精准方略,聚焦弱项短板,靠实各级责任,持续改进作风,倒计时推进,拼全力冲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当前,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聚焦稳定增收,在产业就业与生态扶贫上再加力。收入是验收考核的关键性指标,是确保“两不愁”和稳定脱贫的基础。要通过产业促增收。没有产业的脱贫是不可持续的脱贫。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精神,坚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产业发展导向,完善“一户一策”计划,改进帮扶措施,精准资金投向,继续扩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