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70
2024年1月
在全市抓X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2月8日)
今天我们召开抓X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X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抓X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做法,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推进举措,不断提高抓X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水平。
今天我们把这个会议上升到市委层面,开到村一级,有两万多人参会,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X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太重要。X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迫切需要我们市、县、乡、村四级X组织和广大X员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到位。二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完成的时限太紧迫。距离交账仅有3年时间,目前全市还有1154个深度贫困村,因今年“8·7”泥石流灾害等因素,近3万多人又返贫,贫困人口达44万,贫困发生率达到17.7%。在精准扶贫刚提出的时候,全国的贫困发生率只有10%,我们都干了5年多了,费了那么大的劲,到现在还没有达到刚开始的全国平均水平。距离2020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要实现脱贫目标,我们责任大、压力更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花了很大力气来推进这项伟大事业,提出贫困县不脱贫县委书记县长就不能调整,让省委书记和中央签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话语斩钉截铁,充分体现了以身许X、以身许国的伟大情怀。在扶贫这个问题上,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三是扶贫主体在广大基层。对于县乡村一级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脱贫任务最后还是要靠在座的基层同志抓落实。关于X建和脱贫工作,我们一级一级开的会很多,但在逐级传达的过程中,上级的部署要求层层衰减,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会议效率,面对面与乡村干部交流,传导压力,不断增强抓X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天,围绕新时代新形势X建如何抓、脱贫如何促,我们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面对面交流一些思想,给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提一些要求。
刚才,9位同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抓X建促脱贫攻坚的做法与体会,对推动全市的工作很有启发,大家要积极学习,对照他们的做法,把自己摆进去比较,看自己做到如何,以此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更多资 料+微信:
第一,要充分肯定成绩,认真面对问题。
近年来,在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过程中,全市广大X员干部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创造了许多骄人业绩,也为陇南打造了很多亮点,农民的收人逐年增加、日子越过越好,农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特别是近五年来,90万人已脱贫,成绩看得见、有目共睹。市委、市政府对县乡村广大X员干部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这些年,我们广大X员干部风里来雨里去、走家串户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累,有很多干部舍身忘我,舍小家顾大家,有时候里里外外受了不少气、方方面面受了不少委屈,大家都很辛苦,大家都不容易,我们充分理解。借此机会,对广大基层X员干部表示崇高敬意和由衷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积极作为才有了陇南的发展、陇南的今天。
成绩要充分肯定,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现在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我们常讲“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我们应着眼短板谈问题、想办法。当前,从县区层面看,确实还存在对脱贫攻坚整体谋划不够、脱贫时序安排与今后工作内容衔接还不够紧密等问题。到2020年如何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有些领导心中没有谱、措施不够实、目标不明确,有些标准过高吊胃口,还有一些太低却不一定能过关。对全县的谋划还不够精准,特别是几方面的大事,比如,在平台建设、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省上项目的争取转化落实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当前农村的“三变”改革、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等等,进度参差不齐,统筹力度不够,大扶贫的意识还不够强。有些单位在扶贫上真出了多少力、干了哪些实事,大家心里应都有一本账。在一定程度来讲,各部门各行业还没真正把力量集中在当前的精准扶贫上来。从乡镇层面看,学习理解政策不够,指导思想上有偏差,有的还停留在送钱送物、上面拨多少就发多少的“输血式”扶贫老路,发展龙头企业、创办合作社、引导能人大户成为带贫主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方法还不多不实,村级班子建设抓的还不够好,没有真正把最优秀的力量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没有把扶贫工作真正作为主线抓在手上。从村级层面看,有些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自身能力不够强,工作水平不够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有些村组织缺乏活力、软弱涣散,在脱贫攻坚中没有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村一级对到户到人摸得不实也不准,有些村干部长期不跟群众见面,只干自己的事,在惠农政策的执行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存在优亲厚友现象,导致村级班子和村社干部公信力不强,群众意见大。再说说村级帮扶队。选派队员脱离了原单位舒适的环境,到了艰苦的基层一线,吃住都在村上,付出确实不小。但有些工作队员没有和原单位脱离关系,存在“两头跑”现象,甚至有时候“两头”都不见,还跑回家了,这就失去了帮扶工作队的本意。这些虽然是扶贫领域的工作问题,但与抓X建不实不细现象有本质联系,无论如何我们要彻底解决。实际上,乡村两级班子、干部与脱贫工作联系最直接,前段时间省委林书记到陇南调研,他跟我说,陇南干部群众的精神劲还不错,乡镇干部对工作情况比较熟,我问村里的农户、干部,他们基本不说,乡镇干部抢着说,说明情况摸得很细,但是真正问到贫困户却说不清楚,感觉到交流有障碍。后来我意识到,以后上级领导来检查调研,问谁谁就回答,问什么就答什么,乡村干部在旁边最多对本地话翻译一下,但不要直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