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50


2024年1月
在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7月15日)
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第十一次X代会的决策部署,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对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进行全面安排和动员部署,全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这对于开创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全面小康、振兴崛起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刚才,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单位和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属高校做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高等教育和科技人才发展大势,奋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山西未来。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
——实施“1331工程”是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校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创新、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总书记的光辉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导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高等教育摆在全省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整体谋划、全面部署,实施“1331工程”、推进“双一流”建设,奋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实施“1331工程”是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促进我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重要历史关口。无论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还是破解当前经济困局、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解决我省长期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素质性矛盾,无论是短期内推动经济稳步向好,还是早日实现山西振兴崛起,都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唯一路径是转型综改、创新驱动,根本支撑是人才智力。我们必须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树立全新的资源观,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沿着转型升级的道路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必须自觉承担起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省两大战略主力军的职责使命,通过实施“1331工程”、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的融合互动,激发和释放创新潜力,扩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优质供给,为山西振兴崛起提供可靠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撑,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 多资料+微信:
——实施“1331工程”是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X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绝非简单的“211”和“985”的2.0升级版,而是对原有“211”、“985”格局的突破。所谓“一流”,不是任命出来的,也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强进弱出、强上弱下、动态竞争的阶段性结果。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破除身份固化,促进公平竞争,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大学和学科的差别化发展,这为更多高校参与“世界一流”建设提供了机遇。从我省看,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不仅在“211”、“985”建设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例如,缺乏领军型高水平大学,即便是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也一直在一百名左右徘徊。重点学科发展不足,全省仅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能够进入全国前20%的也只有山西大学物理学1个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还是空白。高校办学定位不准,在发展方向、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区分度不高,“千校一面”,有的片面强调上规模、上层次,过分追求多学科、综合性,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创新载体数量不多、层次较低,我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7个、省级创新团队87个,均在全国排位靠后。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全省高校现有院士2人、杰出青年学者和长江学者18人、千人计划人才3人,总量不及一所“985”重点大学。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契合度不够高,我省现有高校毕业生中人文社科、计算机、物理学、数学等专业人才过剩,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不足,正视与“双一流”建设的差距,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实施“1331工程”,就是上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下为转型综改服务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决贯彻X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我省高校教育发展实际出发,抓住来之不易的重大发展机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