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想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日报/2022 年/8 月/9 日/第 007 版ZZ
安徽探索设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
整合力量强基层 织牢织密监督网
本报记者 田先进
核心阅读
为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 熟人社会” 监督难等问题,安徽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廉政教育,督促、协调、帮助所联系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做好工作。
今年起, 安徽进一步推进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增强了基层监督的有效性, 实现了由 “ 单指用力” 向“ 聚指成拳” 的转变。
“ 协作区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情,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 提起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楚村镇卢店村的村民说。
原来,当地群众多次反映楚村镇卢店村村干部卢某等人存在违规违纪问题,楚村镇纪委虽然组织力量进行核查,但群众对核查情况不满意,认为没有查清楚,持续信访。 “ 协作区接到县纪委监委转来的线索后,立刻统筹人员力量,对有关问题提级办理,最终查明真相,卢某等 3 人受到相应的X纪处分。” 蒙城县第三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人员郭庆说,“ 协作区介入后,推动实现案结事了,群众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
为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 熟人社会” 监督难等问题,安徽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为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安徽省委将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纳入本年度重点改革事项,省纪委监委印发指导性文件、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省推进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织牢织密基层监督网,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X“ 最后一公里”。
统筹多方资源
规范组织架构
走进安庆市怀宁县第一纪检监察协作区,一座白色二层小楼出现在记者眼前。“ 周一到周五,大家就在这里集中办公,周末我们也会安排专人值班。” 怀宁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汪恭礼说。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怀宁县的监督对象只有 3000 多人,改革后增到 1 万多人,而平均每个乡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仅有两至三人,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 提起纪检监察协作区建立的原因,汪恭礼说,“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流动快,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再加上‘ 熟人社会’ 因素,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2021 年起,怀宁县在每 6 至 7 个乡镇间,建立一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内设监督检查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