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扬州日报/2022 年/5 月/19 日/第 001 版
扬州大学今迎建校 120 周年华诞——
百廿扬大正青春
通讯员 吴锡平 虞璐 张运 记者 乔云
“ 扬州大学,通州溯源,六校聚合,屹立苏中。”
在奔流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扬州大学的办学史诗,纵横两个甲子,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在中
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今天,扬州大学迎来建校 120 周年华诞。
120 年前,通州兴学、奠基立业。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南通兴教办学,开创我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先河。其 1902 年筹办的通海农学堂和通州师范学校,是今日扬州大学百廿校史的源头。
70 年前,迁至扬州、艰苦创业。1952 年,苏北农学院、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在古城应时而生。此后,其他四所大中专院校相继在扬建立。一部镌刻着扬州大学前身六所高校艰辛创业史的辉煌长卷徐徐展开。
30 年前,六校聚合、共建大业。1992 年,在扬办学的六所高校在全国开创合并办学之先河,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奏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序曲。
新时代,以质图强、力争一流。合并办学 30 年,扬州大学循着“ 联合-合并-调整-提高” 的改革发展之路,从体制整合到要素融合,从学科竞合到文化化合,为百廿文脉传承续写崭新华章。
百廿光阴,春秋代序,岁月如歌。在历史轴线上,扬州大学始终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 扬州大学一直以创始人张謇先生的‘ 教育兴国’ 宗旨淬炼初心,以‘ 坚苦自立’ 精神强化内涵,以‘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 理念勇担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扬州大学X委书记焦新安说。
“ 坚苦自立,实学研攻,往绩可述,来绩无穷。” 今日之扬州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大力推进学科融合发展,形成了“ 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并持续攀升,连续获评江苏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在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开展科学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然贡献。
心怀家国,顶天立地著文章
近年来,扬州大学坚持心怀“ 国之大者”,实施“ 顶天立地” 战略,以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1 个 ESI 前 1%学科为牵引,在服务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种源安全、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双碳” 战略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展示了“ 扬大担当”。
“ 学校充分发挥农科传统优势,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前沿方向,聚力创建一流学科,聚焦培养一流人才,以持续性产出的高质量农业科技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说。
农科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多年来,学校形成了服务“ 从农田到餐桌” 全产业链的农业食品安全优势学科群,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7 项。“ 十三五” 期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5 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覆盖”,为牢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贡献了“ 扬大力量”。
“ 作为长三角区域‘ 第一粮仓’ 、我国南方最大的粳稻主产区,江苏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