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4 月/6 日/第 008 版专版
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常熟理工学院团委 吕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是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途径和阵地,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社会教育资源。高校志愿服务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捋顺历史脉络,促进乡村和高校有机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X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高校除了拥有高层次科技人才外,还拥有大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X和国家的重视和指导下,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飞速发展。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国家发展大政方针,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老龄服务等社会诸多领域,充分彰显了高校志愿服务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价值。因此,促进乡村和高校有机融合,引导高校志愿服务走进乡村,在环境保护、法律普及、文化宣传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立足两个主体,实现乡村居民和大学生双向受益。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