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想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8 月/4 日/第 002 版智库
“ 新文科” 建设赋能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浙江树人大学 冯淑娟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阎亚军
2019 年 4 月 29 日,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等多个部门在天津联合举办“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 2.0 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层面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正式启动。2020 年 11 月 3 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共同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 。2021 年 2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 2021 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入推进包括新文科在内的“ 四新” 建设。2022 年 7 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大学主办、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承办的“ 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 2022” 成功举办,着力推动新文科建设再落实、再深化、再突破。短短几年,新文科从概念到行动,对中国高校文科乃至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文科” 注重对接社会需求、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突出社会贡献能力评价等,与高校智库建设内涵、原则高度契合。我们应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注重学科内涵,赋能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对接社会需求
以往,一些高校文科教育单向传递现成的、枯燥的、僵化的知识与思想,与国家、社会需求和实践脱节。英国哲学家艾尔弗雷德· 诺思·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将这种脱离实践、没有生命力的知识和思想称为“ 惰性的知识”“ 呆滞的思想”,并强调“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 “ 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深耕新文科的肥沃土壤”“ 推进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不懈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文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培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和研究者对于时代性、现实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理性思维力或实践动手力。
高校智库建设是高校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