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24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教师发展:从本质预设走向行动生成
屈塬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显现出从“ 有质量” 到“ 高质量” 的转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当下教师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结构还不能很好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学习发展需求,也不能完全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为此,教师发展理念需要完成从“ 本质预设” 到“ 行动生成” 的时代转向,关注行动在教师职业获得感、幸福感与创造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所谓“ 本质预设” 的教师发展理念,是指预设一种恒定不变的教师本质,在此规定下,教师发展所需要的优秀素养和特质“ 化约” 为一系列专业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专业标准的方式将上述指标“ 传递” 给师范生和新教师,借此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教师,而且这是一个一次性完成和被假定完全有效的活动。就教师专业身份的确立来说,其巨大的贡献和进步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教师作为整全的人的完整发展这一立场来看,该理念过于强调教师“ 育人” 的工具价值,而忽视“ 育己” 这一关乎教师生命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发展之“ 成己成人” 与“ 为人为己”的价值统一被打破,具体情境中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被忽视。由此出现的严重后果便是教师发展主体的旁落,教师发展完全沦为可按照专业技术标准来按部就班进行的过程。对此,教师研究要回到能够充分彰显人之存在本真的行动上,深刻揭示出行动与教师发展的逻辑关系,促使教师发展回归原点。
首先,走向行动生成的教师发展充分尊重人的发展逻辑。在行动哲学视域中,行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 人通过行动不断向外界显现和敞开自身的存在, 也在行动中不断实现和发展着自我。在行动理论的发展中, ZZ哲学家汉娜· 阿伦特的行动学说为我们理解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其视野中,行动是唯一无需物的中介而以人与人的直面相对和话语交流为展开方式的活动,具有开端启新的能力,能够包容异质性因素,也是人性走向卓越的基本途径。从逻辑上讲,教师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问题,这意味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