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21 日/第 007 版文化产业
中国共产X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
浙江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刘开美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中国共产X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民惟邦本:中国共产X人民观的底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尚书》中的“ 民惟邦本” 是其最早的表述。先秦时期由天民关系向君民关系发展,反映了其演变的路径。其中,春秋时期民为神主” 的思想是天民关系最高表现形式,孟子“ 民贵君轻”、荀子“ 君舟民水”,是关于君民关系的至理名言。西汉时期,贾谊提出民为国本” 思想,强调“ 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深化了先秦民本思想,对历代影响深刻。汉初的“ 与民休息” 与“ 文景之治”,可谓民本思想的经典案例。时至中唐,柳宗元擎起吏为民役” 旗帜,不失为民本思想中最具人民性的精华,达到民本思想极致。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厚重性和深刻性。在中国共产X的领导下,这些优秀的
民本思想得到根本弘扬、有效实现和不断提升。
中国共产X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种为民、靠民、惠民的人民立场和人文理念,展示了中国共产X的人民观,体现了中华民族“ 民惟邦本” 的文化精华,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扬光大。
古今之变:中国共产X变革观的底蕴
“ 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讲他写《史记》是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人们一直所要通晓的问题,“ 古今之变” 中的变”,指的是事物运动发展的“ 变化” 与除旧布新的“ 变革”。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运动发展的“ 变化” 思想十分丰富,依对其理解不同,可分为从事物运动发展所处状态、相互转化及所处条件等层面对“ 变化” 的认识,以及从事物运动发展意义与作用的层面对“ 变化” 的认识两种情形。前者诸如孔子把“ 变化” 理解为“ 损益”,老子把变化” 理解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