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10 日/第 008 版专版
大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哲学审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瑞德
X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战略高度,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思想ZZ教育时,强调要善于结合现实用好讲好“ 大思政课”。建设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大课堂,是深入贯彻X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ZZ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首先必须深入回答“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大课堂”“ 如何建设社会大课堂” 的根本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维度进行系统审视。
坚持育人价值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和满足程度,与主体的期望相符合、相一致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或产生负价值。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乃至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掌握客体,通过一定的客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思想ZZ教育具有鲜明的价值性,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教育的过程。可以说,思想ZZ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追求价值的过程。建设大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ZZ教育的重要渠道,必须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展现价值塑造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立德树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 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必须“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不仅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大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大课堂的建设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素材的展现,无论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活动,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来进行。具体而言,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ZZ教育、品德教育,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引导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激发他们投身强国伟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此外,价值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如果离开事实材料,价值教育就会成为空洞的价值说教。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大课堂要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