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10 日/第 008 版专版
实践教学:贯通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纽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剑
《高等学校思想ZZ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 年本)》强调要建设“ 大思政课”,提出“ 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 大思政课” 的显著特征,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是“ 大思政课” 鲜活素材的来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讲授,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过,只有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还是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使实践教学成为连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纽带。
实践教学是思政小课堂的延伸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ZZ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凸显了思政课实践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教学拥有优质育人资源的集合优势,思政小课堂只有善于联系社会实践,理论才会更加鲜活深刻,更有说服力。一方面,增强思政小课堂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千禧一代”
的大学生知识储备强,但缺乏真实生活的深入体验,对于宏观叙事既熟悉又遥远。思想ZZ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缩小大学生与思想ZZ理论课的距离。作为思政小课堂的延伸拓展,实践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思想ZZ理论课的体验式认同;又能贴合学生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推动课堂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融合,实现思想ZZ理论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另一方面,增强思政小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00 后” 大学生生长在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历史阶段,开放、自信、爱国且有担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排斥单纯说教,短时间内强制灌输和持续重复说教的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态,为思想ZZ理论课提供大量感人至深的资源,能大大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