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28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教育中的权威问题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庆昌
偶尔与各级学校的教师谈及学生,有一个问题是高频率出现的,那就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而与此对应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现在的老师都不太管学生。先不说这些现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可以肯定的是它与教师的权威失落这一问题有关。具体地说,学生的不好管,固然有新一代人新特征的影响,但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权威作用出现了历史性的衰落;而教师的不爱管,听起来像是他们的责任感淡漠,但谁能排除一种可能,即这是他们实施权威受挫之后的一种退缩性或报复性反应呢?毕竟,教育是不能没有权威作用的,否则受教育者人性中顽劣的一面将使教育者及其教育因无力而尴尬。
然而必须指出, 我的这种演绎是比较传统的, 比如我无意中想到了教育者及其教育的 “ 尴尬”,说明潜意识中比较在意教育者及其教育的体面。照此追索下去,会发现我所说的教育不能没有权威的作用,虽然首要的理由是应对受教育者人性中的顽劣,但必然包含着权威对教育者尊严的支持。而且,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意识中的权威是没有形成过程的一种给定性的力量,这显然是已经过时了的观念。
因而,如果今日感叹教师权威失落和欲唤回权威的人们与我具有同样的认识,那么我基本可以认为他们感叹的和欲唤回的权威是已经过时了的权威,也就是那种没有形成过程的、具有给定性质的权威。进而,还可以认为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如果问谁需要权威,答案应该是一切实施教育的个人,至于受教育者,也许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需要一个主事的或是最终裁决的人,但还上升不到需要权威的高度。
相对而言,有一个问题或许更为核心,即教育者要权威干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他们对权威先前拥有、后来失落的体验之中,其道理是先前拥有权威时自然获得的利益,恰是他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