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25 日/第 007 版专版
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四重维度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洁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X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高校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目标指向、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的研究,体现了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关切和理论自觉,也是有效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
内涵特征。马克思提出, “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归旨在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劳动教育是指高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思想教育和组织劳动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看,高校劳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内容,也是一种教育形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以“ 立德树人” 为出发点,充分尊重高校劳动教育的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和规律性特征。首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高校劳动教育要始终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大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其次,具有突出的时代性。高校劳动教育应该与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相一致,聚焦智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劳动新形态,与时俱进地创新劳动教育内容、载体和形式。再次,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高校劳动教育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劳动实践为主要形式,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最后,具有科学的规律性。高校劳动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设计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科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强度适中、形式灵活、具有时代性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目标指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