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20 日/第 005 版专版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剑 周晨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ZZ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 ZZ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的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 自 2018 年施行以来,累计增加近 9000 个研究生招生指标,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数量还不够,还需追求质量。因此, “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以下简称“ 后备人才”)的培养标准要与思政课教师“ 六个要” 有效衔接,培养一支信仰坚定、功底扎实、结构优化的马克思主义后备人才队伍。首先要明确“ 后备人才” 的角色要求:既要符合“ 思想ZZ理论课” 的内在要求,又要遵循“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规律,还要体现“ 高校教师” 的职业导向。
从“ 思想ZZ理论课” 的内在要求上看,ZZ素养要高。目前,“ 后备人才” 成为立场坚定有为青年,这是“ ZZ要强、自律要严” 的直接体现。在ZZ引导上要做“ 大先生”。思想ZZ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深入领会课程内容,才能讲深讲透讲清理论知识。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 后备人才” 需具备良好的ZZ素养,既有清晰的ZZ意识,深刻认识“ 两个确立” 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又有坚定的ZZ立场,旗帜鲜明地坚持共产主义立场;还有敏锐的ZZ辨别力,从ZZ上看问题,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明辨大是大非。在学理阐释上要教“ 大学问”。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快,教学内容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思政课要常讲常新,对于一些重要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理阐释。“ 后备人才” 要胸怀“ 国之大者”,告别“ 干巴巴” 地读文件,学会将ZZ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在教学互动中体悟家国情怀。在价值塑造上要育“ 大英才”。青少年阶段正处于人生的“ 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需要教师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思政课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