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19 日/第 008 版专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教育部高校思想ZZ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 闪兰靖 武晓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富裕明确了前进方向。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旨所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是我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是巩固X长期执政、国家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注重和把握好三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共同性。民族团结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是宪法赋予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是一项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巩固、共同建设的基础性事业。二是社会生活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人民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和繁荣状态,人们的社会生活不仅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方式更加多元。各民族交往面更宽、交流度更广、交融性更深,社会生活中多民族场景已经成为常态,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守望相助,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