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19 日/第 008 版专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部高校思想ZZ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 张俊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伴随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发展巩固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作为自在的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人们由于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客观差异性,形成了多样化的生产方式,表现在语言、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民族单元体。历经各民族经济、文化、情感等交织、依存、共融,多元一体”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显著的特征,各民族融聚一体共同缔造、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共同追求“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上形成的,是“ 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是各民族同心聚力共谋国家发展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优势。
1840 年,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中华民族在抗争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过程中,不同社会力量试图探索国家的出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经历起落、兴衰,最终夭折。20 世纪初期,梁启超首次提出并对“ 中华民族” 一词进行阐释,章太炎、孙中山、李大钊等社会贤达和革命先驱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展开探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