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19 日/第 008 版专版
健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话语机制
教育部高校思想ZZ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 黎进萍 李靖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发展的历史产物。千百年来,中华各族儿女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共同命运、共同诉求、共同理想的现实导向下,逐渐生成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引导与文化信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和根本途径。 人类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对话, 以沟通理解和达成共识为目的的话语实践。从社会关系建构的路径来看, 以话语为媒介的交往交流是主体间达成理解交融的首要条件。 因此,健全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话语机制,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话语实践的价值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汇聚各民族历史文化,引领各民族团结奋斗,促进各民族共同成长的话语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广泛动员所有民族社会成员的使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话语属性。一种意识形态能否真正获得话语权,归根到底还是看是否实质性地代表并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