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19 日/第 011 版专版
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徐春浩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理念相对滞后,在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河南理工大学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构建起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的“ 1356”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首先,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拥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教学要求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认识创新创业过程、启迪创新创业精神。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往往不够精准,对创新创业概念认知较为模糊,大多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认识创新与创业理论,体现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获奖情况、学生团队入驻创新创业基地的数量等。事实上,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