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池州日报/2022 年/11 月/21 日/第 001 版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池州市深入推进“ 双减” 工作综述
记者 陈淑芬
“ 双减”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 减” 与“ 增” 成为社会共同关注并热议的高频词,也成为我市教育改革、育人实践的生动注脚。
以全市各中小学校为“ 排头兵”,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从课堂到作业,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从考试再到课后服务“ 三点半”,池州一项项体现科学前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举措,一件件全面推动“ 双减” 落地见效的务实作为,让这场“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的变革,越发深入人心。
课后服务上水平
探索全面发展新路径
“ 同学们,你们看这颗黄精苗,基本已经成型了,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背阳的地方他们会长得更好⋯ ⋯ ” 日前,在青阳县实验小学艺术楼后方的“ 百草园”,师生们开展了一场趣味横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劳动教育,受邀前来的池州市九之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国丰,认真地指导孩子们了解黄精的生长习性和药性特点。
该校 602 班学生章可欣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悉心观察着。已是“ 百草园” 常客的她,每天早上都会来看看自己种下的黄精幼苗,并和小伙伴一起给其他植物浇水。 “ 从劳动中我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也学习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觉得特别快乐。”
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这是青阳县实验小学推进五育并举、创新课后课堂的成果。“‘ 双减’ 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设立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基地劳动、公益劳动四大板块,不仅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还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发明,从劳动中成长。 ” 该校副校长苏巍巍介绍。
挺直腰板,手持毛笔,宣纸上晕开墨迹⋯⋯每天下午放学,贵池区永明小学 501 班学生阮佳洋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奔向学校书法教室练习书法,她说,不去培训班,在学校就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幸运。
记者在永明小学走访中看到:计算机编程课堂上,孩子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