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18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王晓生
邬志辉 徐萌
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长期以来,乡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教育、愿意任教乡村学校、自觉融入乡村社会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义务教育“ 乡村弱” 的问题仍然突出,并逐渐形成“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弱—乡村教师队伍质量不高—乡村教育质量提升难” 的问题闭环。
义务教育“ 乡村弱”,弱在教育质量。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 乡村弱” 特征凸显,教育优质均衡目标尚未全面实现。PISA2018 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教育质量梯度落差依然明显,城市均优于县镇和农村。也有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发现,从中心城区到边远农村,学生认识能力成绩呈现出明显的“ 差序格局”,乡村教育质量弱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短板。
乡村教育质量弱,囿于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教师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对五级行政区域小学 4—6 年级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测试结果显示,五个层级间教师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得分最高的为省会城市教师,教师知识得分为 78.95 分;最低的为村小教师,教师知识得分仅为 38.54 分。教师素质是教师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师素质的差异是造成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乡村学校缺乏高质量的师资,缘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弱。受城乡发展不均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职业综合待遇偏低、乡村学校岗位与个人发展规划不匹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乡村学校优秀师资的补充和留任存在困难。一方面,在教师资源初次配置时,乡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优秀师资流失现象严重,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2018 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对全国 18 个省
35 个县乡村教师调查的数据显示,高达 71.56%的乡村教师希望离开乡村到城镇学校任教,仅有
20.75%的县城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优秀师资“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X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一系列倾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