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17 日/第 005 版心理学
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 范琪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认知、情感、意识等心理与行为特征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毕生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青少年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为可靠的预测作用。因此,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存在着对心理疾病的识别率低以及对心理疾病有病耻感而羞于求助等现象,这其实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高的直接表现。心理健康素养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观念、能力和态度。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个体充分认识、预防和应对心理疾病。因此,要想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以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这个最具教育实效的要素抓起。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也被认为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需要把握住关键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特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类似,存在独有的教育关键期,若在此期间内给予合理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受限于认知与思维能力水平,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尚无法理解复杂的心理健康概念,升入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