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17 日/第 008 版专版
课程改革撬动乡村教育振兴大引擎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袁凤琴 马丽
教育部 2022 年工作要点提出“ 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4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要求、课程评价等进行了阐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正值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交汇期,要把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落到实处,需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深化乡村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一要明确乡村教育课程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涵养家国情怀的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结合乡村发展的历史文化等,明确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涵养家国情怀的目标定位。全面发展是指个人能掌握各种社会职能的活动方式,并在各种活动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其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乡村教育的优势,也是乡村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的依据,更是涵养家国情怀的基本途径。家国情怀是指家庭与国家的双向连通,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由家及国的情感表述,是爱家与爱国的统一,表现为个体对家庭家乡的依归和眷念,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热爱,从而实现“ 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的教育目标。
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