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5 月/25 日/第 011 版专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特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姚志毅 刘梦娇
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效率,给社会和经济结构带来深刻变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进一步加深了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改革。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受益于企业,受惠于人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体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体现在融合发展规模及速度方面。总体趋势上,融合规模逐年上升,融合进度加快,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助力。其融合水平主要体现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注入,使我国传统产业遇到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转型和升级中,重新定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数字经济规模加快发展。2002 年数字经济规模为 1.2 万亿元,到 2020 年达到 39.2 万亿元,增长了
32 倍,增长速度远超 GDP,而产业数字化规模从 0.6 万亿元,上升到 31.7 万亿元,同比增加 53倍。2012 年,由于国家政策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推动,一些优秀的信息化企业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如东阿阿胶、海尔集团等,逐渐加深对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015 年国家倡导“ 互联网+产业”,该方案促进了第一批制造业、农业等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随后,电子商务、平台和共享经济等服务业相继进行新旧模式的转换与接替,以产业数字化模式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加深。2015 年,国务院印发“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推动了数字化与实体企业的有效结合。2015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 13.87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例达 74.3%,2014 年到 2020 年数字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 50%。2017 年,国家确立了实体企业数据要素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力促“ 两高一低” 企业升级,企业加大对大数据的重视和投入。中国信息通信院的调查显示,在受访企业中有一半在 2017 年对大数据的投入比 2016 年提升 6.7%。其中,投入提升超过 50%的企业占 25.5%。2020 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对数字技术的投资进一步增长,其中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了 39.6%。
第二,体现在融合发展产业结构方面。在数字经济内部分类上,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规模逐年扩大,但是产业数字化增进速度优于数字产业化。2002—2005 年,两者规模相当,均占数字经济规模的 50%。从 2006 年开始,产业数字化规模迅速增长,到 2020 年,其规模占数字经济规模比例达到 80.9%,远高于数字产业化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产品、技术和服务与数字化融合并渗透到各个传统产业之中, 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效应逐年提升。 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低到高的特征。2016 年数字经济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系数为 6.2%、16.8%、29.6%,到 2020 年分别增长到 8.9%、
21%、40.7%,约为 1∶2∶4,分别增长了 2.7、4.2、11.1 个百分点。显然数字经济对第三产业的渗透率增长比率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处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领先地位。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多企业利用大数据对接生产与服务,倒逼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服务业,尤其是电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