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2 年/4 月/26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北京财政法治“ 组合拳” 助市场主体“ 稳”“ 进”
陈以勇
本报讯 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北京市财政局深入研究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法治“ 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的结合点,面向市场主体接连推出精准化施策和法治化保障“ 组合拳”,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市场主体“ 急难愁盼”,彰显了依法强化政企“ 亲” 与“ 清”、扎实助力经济“ 稳” 与“ 进” 的效果。
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企业迁移呈现净流入状态,全市由各类市场主体贡献的企业所得税达
380.2 亿元,同比增长 18%。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推出“ 一个专库”,把财政政策法规“ 集成打包” 送到位。建立向市场主体提供全天候查询服务,并与市级领导干部办公“ 驾驶舱” 系统、与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连通的财政政策法规库,利用法治机构负责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和公平竞争审查对财政政策措施全覆盖机制,确保涉及市场主体的新增财政政策措施不遗不漏地接受法治机构组织的专业化审核,有的还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协助采取“ 论证、预警、刹车、纠错” 措施,确保财政政策措施在符合合法性和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在政策法规库及时推送、公开亮相,打造了深受市场主体欢迎的“ 政策集散发布站”“ 网红打卡热平台”。同时,结合“ 八五” 普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建立依托政策法规库,对现有文件适时划重点、宣讲送上门的法治服务工作机制,要求将送法释法融入走访服务市场主体全过程。近期,针对市场主体关注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为资本设置“ 红绿灯” 等热点问题,北京市财政局会同多个市级部门组织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宣讲与阐释,受到了企业参会代表的好评。
二是面向市场主体推出“ 一套清单”,把财政监管职权“ 定点落子” 布到位。北京市财政局汇总与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关联紧密的行政措施, 及时编制并公开由 3 项行政许可、 24 项行政检查、
243 项行政处罚、 2 项行政确认、 1 项行政裁决等组成的最新版权责清单。 同时, 积极研究探索 “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的监管工作新形态,围绕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日常检查、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所)